毫无疑问,棋王是王一生。
但这个称号不是别人封的,所以很显然,作者认为他是棋王。
那个时代,无疑是乱的,且不说社会,单是人心就够乱的。很多人吃不饱,三餐不接,他们不仅要遭受政治上的考验,还要经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王一生对棋的痴迷,是那个纷乱世界唯一的宁静,任凭世事如何变化,未能搅动。他似乎对对手没有过多要求,比如在遇到只懂马走日,象走田的我的时候,仍要求走一局,但作为一个痴迷于棋的人来说,仍希望与高手过招。
除了棋,他还痴迷于吃,但不像我们如今的吃货,美食家之类,他的痴迷在于对食物的态度。作者对他描写的最详细的是他吃的动作和下棋时的神态,都透漏出虔诚和专一。
物质和精神这两组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起,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百分比问题,王一生对吃的虔诚和对棋的痴迷使物质和精神这对矛盾在他身上体现的并不明显。文中的我认为食物不仅是物质需要也是精神需要,遭来了王一生的讽刺。在农场的时候,我能吃饱,但仍遗憾没有书和电影,王一生说我不知足,我说,让你不下棋行吗?他直说不可能。
阿城不仅写了王一生对棋的痴迷,也把象棋文化与中国道家文化融为一体,先声造势,后发制人,含而化之,以柔克之。
王一生爱棋,但不是没有原则的,他放弃比赛的机会,因为那是别人放弃心爱之物走后门争取来的。
他不抱怨,基本生存需要满足之后,找人下棋,他的口头禅,何以解忧,唯有下棋。倒不太在乎和谁下,有没有棋。
他哭了两次,一次是因为看到妈妈临死前给他的无字棋,一次是因为赢了,妈妈没能看到。
最后作者也承认了,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可囿于其中,终究不太像人。
这句话说的好,道出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