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
祝大家今明两天小年快乐!
(送给大家一张敬业福以表诚意~)
Q1:到底哪一天才是小年呢?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的日子。其实小年的时间并非统一,古时候官家二十三,百姓二十四,过小年是有区别的。传说这一天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年三十才回家,民间百无禁忌,就可欢乐迎除夕了。
各地对于小年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干干净净过个好年了,新的一年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Q2:小年都有哪些习俗呢?
随着时间推移,相信大家对除夕和春节的了解要比对小年的了解要多得多。而实际上,小年并不“小”,迎新年正是从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天开始。
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小年的这些习俗吧!
吃饺子or年糕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其乐融融的样子才是有年味儿啊!在北方还流行吃麻糖、糖瓜、饴糖、火烧等。
糖瓜、饴糖、麻糖等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在南方,年糕则是小年时所必需的。
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吃灶糖
灶糖,外面覆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一个传说是,“小年”是上古神兽“年”的伙伴,喜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祭灶
小年这天也是祭灶的日子,人们会将一些甜瓜,灶糖等食物摆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祈求灶王爷降吉祥于全家人。
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过了腊月二十三,挨家挨户就开始装饰自己家里了。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年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但如今在城市,多数人都是去买窗花了,如此便少了一丝喜悦也少了一种剪窗花的年味。
扫尘土
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据《拾遗记》记载,扫尘的习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贴春联
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贴春联了,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农村一般都会请村里书法较好的来书写春联,也有自己家写春联的,用最普通的红纸和黑毛笔,简朴却并不缺少年味,尤其是一大家子在一起出谋划策写什么的时候最温馨不过了。
备年货
过完小年就是年,小年离大年也就六七天了,家家户户开始提前备好年货。不管是商场采购还是杀猪灌肠,这些活通常都不是一天就能干完的,所以从小年开始就得准备了。
在过去,年货是一桌难得吃上一顿的好饭菜;年货是试穿很久终于买到手的新衣服;年货是小孩子口袋里红红绿绿的水果糖;年货是老奶奶一直舍不得买的小毡帽。总之,年货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洗浴剪发
有新年新气象之寓意。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沐浴更衣、神清气爽地过年是必须的。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便是洗浴的宗旨。
Q3:春节快到了,这几天应该怎么过呢?
民间有一段谚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二十九对联贴门口,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接下来,一张图带你走进即将到来的春节
小年是过年的开端,过年意味着团圆。寒假前,每个人都念着一条回家的路,每条路都系着一颗思乡思亲的心。
过年回家,或许是奔赴千里,亦或是漂洋过海,但不论是路途遥远还是隔有山海,回家过年都是中国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年”就是“家”,是家人期盼的日子,是故人重逢的日子,也是一年团圆的日子。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对于父母来说,回家过年便是给他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小年到了,年味愈发浓烈,这个年多陪陪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