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阅读”的重要性,恐怕没有哪个时代能与当今相比。
除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以外,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工具的普及使得自主媒体开始兴起。
我们所置身的信息环境,简直可以用“洪水”来形容。
为避免被信息洪水淹没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阅读技术。
然而提到阅读又有很多人困惑,我们该读什么样的书?该怎么读?
也有些人买来的书看不进去,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头疼,这是怎么回事。
还有不善读书的人,往往会被“必须从头读到尾”的观念所束缚。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阅读技巧,才会让读书陷入死循环里面,那么我们到底怎么才能更好的读一本书呢?
最近阅读一本《高效能阅读》在里面我们就学习到很多实用的小技巧。
《高效能阅读》本书作者是日本知名畅销书作家原尻淳一,也是日本龙谷大学客座经济部教授个,他对于如何阅读以及阅读的技巧研究得极其透彻,他在阅读百余册与阅读相关的书籍后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写出了一部实证之作。
一、读感兴趣的书
从小开始上学时,老师总会给我们布置作业,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是,回去通读全文,并把它一字不差背下来。
对这就是我们小时候读书方式,因为那时候我们这么做更多的是应付考试,所以不得以而为之。
但我们现在长大了,我们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们想要从里面学到什么,然后从书本进行跳跃式阅读,找自己想要读的内容。
也就是说,拿到书尽管去找我们感兴趣的章节去读,碰到自己不喜欢读的不要勉强自己,直接翻页就可。
不善读书的人,往往会被“必须从头读到尾”的强迫观念所束缚。事实上,我以前就是如此。“必须通读”的观念,会使读书变得“痛苦”,变得“麻烦”、最后变得“讨厌”。
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的著作《宛如一部小说》,并介绍了如下的“读者权利十条”:
第一条,不读的权利
第二条,跳读的权利
第三条,不读完的权利
第四条,重读的权利
第五条,读不择书的权利
第六条,包法利症(易被小说内容感染的症状)
第七条,读不择地的权利
第八条,随意选读的权利
第九条,朗读的权利
第十条,默读的权利
二、降低读书门槛
从薄书读起
我家妹妹22个月,你给她拿本故事书给她讲故事,你可能讲了半天她都不会理你,但你换一本简单的布书然后你教她这是什么她就会马上回应你,并会跟你一起说简单的词语,这样不紧可以达到互动的效果也可以在学中玩。
其实我们大人读书应该跟小孩读书一样,当我们感觉读书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妨降低自己的读书门槛。
文学家丸谷猜一先生在《思考的课堂》一书中建议:“阅读伟大学者的薄书”
在我们不善读书时可以选择薄书进行阅读待彻底读完、读懂一本书后,在逐渐提高水准和难度。这样做能够维持读书的热情,使其成为开始阅读下一本书的诱因。
《高效能阅读》作者说,读书就跟登山一样的,渐渐提升高度,待积累了足够的充实感,再尝试迈上下一级台阶。
这样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我们读书焦虑,可以解决我们想读书看不下去,想读书理解不了书中内容的困惑。
听书
《高效能阅读》作者还告诉我们对于劣等生而言,用耳朵比用眼睛看来得更轻松。
正如听音乐最好听完现场演唱再买CD一样,听完现场演讲再去看书,就能迅速且轻松地把握内容了。
也许你会觉得去现场听演讲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可以碰到的,确实不利于我们读书。
但是我认为,虽然我们不可以去现场听真人演讲,但我们可以用手机听书啊,像现在樊登读书会、有书、喜马拉雅这些都是很不错的听书平台。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可以进行听书,可以解决你没时间读、看不懂的困扰,你也可以听到你喜欢的书再进行购买,可以说一举两得了。
三、换个环境读书
“家”是个诱惑多得惊人的环境。这里有电视,有游戏机,有孩子,有床。可以说诱惑无处不在。
《高效能阅读》作者说,她的妻子平日里24小时都得照顾孩子,特别劳累所以他为了能让他的妻子能拥有一丁点儿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会让大女儿和小女儿把作业装进书包,他则带上读书套件和笔记本电脑暂时离家出走,去家附近的咖啡或家庭餐厅。
如此一来,女儿们既因为能吃到甜点而乐于出门,又不会受到游戏机的诱惑,而且身处用目睽睽的环境之下,反而能够集中精力做作业。还能够确保他自己的读书时间,能让家里所有人实现“三赢”。
“游牧读书”是很适合家里有孩子的倡导方式,可以让我们之间都达到了最好利用价值了。
但也有人会说,我们身边没有这样环境的该怎么办?
那么作者告诉我们可以打造家庭图书馆也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阅读,也就是“在家里建造图书馆”,被书包围,听着音乐,悠然自得地喝着咖啡。
在去年我不是很重视读书的环境,总以为学习哪里都可以学,所以我只是很随意放在客厅茶几学一下但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我的效率不高导致自己情绪很低落。在今年我重新打扫了我的环境为自己添了个书桌一盏台灯,一把椅子,没想到的是效率提高了不少。
所以当你没有读书欲望的时候你不妨你先试着改变一下你的环境,为自己添个书架加个舒适的椅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种开销花费也不会很高适合我们所有人。
待我们确保自己的读书基地,拥有舒适惬意的读书环境,就会不经意间攒起一大堆书。书若放不下了,想法就会进一步升级,果断地将图书角变成图书室
多读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你会在无意识中对书产生依赖,从而放弃自己思考。
《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如果像谈恋爱那样在一段时间内过分地投入心力,不可遏制地生发出欲望,也许激情昂扬,但对一个人的阅读人生是有损耗的。细水长流,不要排山倒海,不止读书,但要读书不止。
关于读书方法我们只要自己慢慢去摸索都会学起来,可在读书的同时我们最主要的是学会输出,如果对书产生依赖,从而放弃自己的思考这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