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的盛开了。——这是儿子的绘本书《安的种子》里的最后一句话。
合上书,我轻轻的吻了下儿子。此时,温暖明媚的一束阳光正好照在他长长的睫毛上。
“妈妈,什么意思啊?”儿子怯怯地问,清澈的眸子里充满疑惑。
“以后会懂的。”我说。
儿子顿时高兴,继续玩他的小汽车。
如是以前,我会再讲一遍,然后啰嗦的问:“儿子,听懂了吗?这三个和尚谁成功了?安为什么能种出莲花?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都听不懂?你认真听…”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儿子更加沉默,我越加烦躁。
在我的眼里,儿子比起同龄人,干什么都迟缓一点。
当同龄的孩子会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儿子却迟迟不开口说话,只是用小手指着来表达他想要说的,焦急的我们有时会悄悄的胡思乱想,我的孩子应该没问题吧。
当别的孩子背《三字经》时,儿子终于开始学着说话了,我经常自嘲:一开始我们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作为母亲的我,也总想着怎样让自己的孩子改变。
我激动的给儿子报了众人都称赞的亲子班,因为朋友肯定的告诉我,有多少孩子上了这个班表达能力提高了,性格变得活泼了。
但事与愿违。
儿子变得更加胆怯,如果第二天上课,前一天就会表现的很焦虑。每次去上课都紧紧拉着我的手不放。
我询问了许久,儿子才眼泪巴巴的说:“妈妈,我不想上台介绍自己,我不想上台讲故事…”我不语,但内心还在鼓励自己,不能放弃,这是对儿子好。
我还是硬拽着儿子去了。
记得那天上课还早,到了后,亲子班的老师正忙着给询问的家长介绍情况,得意的说:“现在这个社会,表达自己、展现自己是关键,只有敢于上台、敢于表达,孩子就会离成功更近,您看,哪个伟人的口才不好,现实告诉我们,表达能力不好的孩子在现在这样的社会无法立足…我们的幼儿园,我们的亲子班,教育出的孩子是最优秀的。”老师的一番话让这个家长频频点头、热血沸腾,连忙高兴地交了押金,临走还感谢的还说道:“我们这辈子就吃了不会说话的亏啊!孩子就交给你们了!”
回头看,儿子正在角落里安静的拼图,旁若无人。其它的孩子在一起追打着、玩耍着。
真是这样吗?我问自己。
我也是一名老师啊,我教过无数学生,难道我也要用这些禁锢的思想去衡量我那些可爱的学生吗?他们中间,有内向的、外向的,有安静的、活泼的,有乖巧的、调皮的…难道凭这些就可以分辨出孩子的好坏、预测出孩子的未来吗?
我分明明白,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特点也不一样,我却要跟着风去改变自己的孩子。
自从那次,我没有再带孩子去过亲子班。
他不很合群,但可以拿着小汽车的上百个零件独自安静的坐在那里安装一个下午。
他不爱表达,却会在你下班的时候提着拖鞋在门口咧着嘴迎接你。
他不爱说话,可他会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轻轻抱着你吻一下。
上幼儿园了,别的小孩子哭闹一周就适应,他却哭了一个学期,甚至半夜都会哭醒。
老师让孩子们一起表演节目,他会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羞得我只淌汗。
老师让他独自唱歌,他只会哭泣,就是不张口。
上数学加法,他只会扳着小指头,小下巴慢慢点着一个一个的数,而其他的小朋友早已说出结果。
……
说实话,我急,全家人都急。我们一次次试图改变,但终以失败告终。
我努力的按捺住自己的焦躁,反复告诫自己,提醒自己,学会等待。记得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的卷首语写道:“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我想,等待是漫长的、煎熬的,但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不知哪一天,儿子和小伙伴们玩的找不见踪影。
不知哪一天,他学会用心去算题了,但他一个一个扳小指头的样子我会永远记得。
有一天,他主动告诉老师他要在全班唱首歌。
有一天,他给我长长的讲了一个故事,语句中还出现很多的修饰词语。
还有,他终于上台表演节目了。第一次,演一块石头;第二次,演一块木头;第三次,演一个猎人。我知道,他每次都是十分钟童话剧里那个只出现一两秒钟的孩子,可我每次都是他最忠实的观众,会坐在台下使劲的为他鼓掌,我真的高兴,只因他高兴。
……
其实,安的成功,莲花的盛开,不就是因为一步一步耐心的等待吗?
孩子,成长的路还很漫长。
孩子,你慢慢来,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