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姐姐
这几年的闲暇时间不少都贡献给了电影,每年看片量都在百部以上,补课+重温+追新,不同类型的老片新片轮番欣赏,每周都有四五个小时的愉悦时光。
今年的光影清单里,几部纪录片都很精彩。从平实冷静的《高山上的夏尔巴人》,到呆萌搞笑的《企鹅群里有特务》,再到细腻深情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这类影片/剧集带来的特定领域知识呈现和更有延展性的深度思考,是纪录片于我的独特魅力。
难得的是,年底还遇到一部据说是豆瓣满分的作品,BBC十年回归实力出品《地球脉动》第二季,我一口气看完了前五集。
在BBC良心制作团队的诚意之外,也要感谢这十年间的技术进步,超高清4K摄影、无人机、远程控制拍摄等技术加持,让我们能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在无比清晰的画面中欣赏到那些奇特的生命形态。地球脉动第二季的视觉效果确实非常震撼,每一帧画面都可以当桌面,每一场交互都堪称大片。
第二季分6集,分别是岛屿(Islands)、山脉(Mountains)、丛林(Jungles)、沙漠(Deserts)、草原(Grasslands)和城市(Cities)。每集的主线是相应环境里的动物和植物,用四五类典型的动物做主角,讲述它们的生长、繁衍和死亡。
这一季的第一集一播出就炸了,那段群蛇猎杀小鬣蜥的片段在网络疯狂刷屏,场面堪称惊心动魄,那只新生的小鬣蜥居然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死里逃生,励志指数直接爆表,让习惯了吃瓜的群众都不禁齐声欢呼鼓掌叫好。
可是,这不过是自然界的生命常态,类似的场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我们习惯同情弱小,所以平息凝气、齐齐盯住屏幕里的小鬣蜥的一举一动,为它们揪心、为它们加油。可是,游蛇也一样需要生存,需要食物,作为猎手,它们一点也没有错。
这5集看下来,我的最大感触真的是众生平等。我相信BBC将这类自然主题拍摄多年,想要传达的理念也是如此。不管是在岛屿、山脉、丛林、沙漠、草原还是在我们人类主导的城市,天地万物每一天每一刻都在面临生存挑战,不分物种,不分强弱。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求生就是动物的本能和目标。所以,鬣蜴摆脱群蛇,羱羊躲过赤狐,北美驯鹿逃离北极狼。
没有什么比活着艰难,也没有什么比活着重要。
为了生存,还没孵化成型的小蝌蚪在被黄蜂袭击时,都会本能地逃离,提前脱离保护膜跳进水里。而他们的爸爸,那种拇指大小的浑身透明的玻璃蛙,为了保护后代,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做诱饵,去吸引那些危险的敌人。
为了生存,南极带帽企鹅父母要长途跋涉去到安全的火山岩地带繁衍生息,生下宝宝之后再轮流值守,一个在家看护,一个出门觅食。从生息地到食物源,从山崖到海洋,那漫长的距离就靠企鹅的小脚一步一步丈量,每天翻山越岭,一不小心就撞的遍体鳞伤。
为了生存,发情期的雪豹妈妈要带着孩子跟公豹斗智斗勇。作为成年个体,她不能控制自己的生理需要,她还得为自己的后代选择一个强壮的父亲。但作为一个母亲,她又必须保护自己已有的孩子不被另一个“父亲”杀死。一边要婉转承欢拖住公豹,一边要留心孩子能否成功脱身,雪豹的世界,也是如此纠结。
而除了本能,生存也需要智慧。在这里,我们会看到各种叹为观止的拟态保护,各种匪夷所思的求偶技能,各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江湖计谋,都是它们进化多年的生存智慧。没有谁比谁更有资格活下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本是大自然的规律,有着天然的生态平衡。只是我们自认万物之首的人类,为自身的利益所驱使,给大自然带来了更多的干预和破坏。
当然,一部火爆的现象级纪录片一定还有很多的亮点。比如,除了我说的种种生存大挑战,地球脉动第二季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画面会让你忍俊不禁。
不过,我真心欣赏BBC的克制。虽然地球脉动第二季借用了好莱坞方式用拟人化手段表现动物,让人很容易产生代入感。但地球脉动并不希望简单用各种动物来卖萌,潜移默化的思路是,看过各种美好之后,没有人希望看到这种美好被破坏。地球脉动没有太多说教,只是在每集最后会提出一些关于生态环境和动植物保护的问题,虽然提问的方式比较雷同,提出的问题也都大同小异,但它确实能让你在惊叹之余,多想一下如何能让这些瑰丽的生命更好地延续。
有人说,如果2016年只看一部影片,那就是地球脉动第二季。
这确实是一部适合所有人看的片子。
又如本片的导演大卫·爱登堡爵士所说——
“我从没有见过哪个孩子不对自然着迷”。
这部纪录片也非常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看。希望孩子们长成大人以后,还能记得当年的这份喜爱和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