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隔了这么久才把这部豆瓣满分神作介绍给你

纵然用尽所有辞藻,也无法表全一成震撼

中唐时,有诗人贾岛用“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形容刻苦钻研而有所成的游侠。这种匠人精神,如今常被人挂在嘴边。在影视行业里,很多人也把它当做准则坚守。

但想借影视业红火大捞一笔的,也大有人在。例如先前鼓吹的所谓网大,口口声声周期短创收快,从剧本写作到后期成片不过三两月时间。但整片看下来,除了字里行间的急功近利,就是不忍直视的粗制滥造。

其实,一部品质尚可的电影从立项到上映,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就算是好莱坞这种流水线化生产模式,对于一部大制作,也得耗去三五年时间。虽然不能将周期与品质完全等同,但精雕细琢却是好电影的必要条件。

而对于影迷来说,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值得一看,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参考专业媒体及网站的评价。虽不能尽信,却可以大大减少我们被烂片荼毒的风险。

如果你常看电影,肯定会发现网上有大量诸如“豆瓣高分XX电影”,“你不可不看的十部XX电影”之类榜单。这类影单凸显了一个事实:就是电影的口碑可以量化为数字。

但一部影片想拿高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每个观众的口味,评价标准,甚至当时心情都可能左右判断。就算如《肖申克的救赎》、《霸王别姬》等公认的神作,也离满分有一定距离。

但今天,有部纪录片,却获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9.9分。

这在豆瓣评分体系中,就算是满分了。评价人数已经过万,庞大的样本量,保证其并无偏颇之嫌。而一向吝啬给分的IMDB榜单,也破天荒给了9.9分。代表这部影片,对中外观众来说,都堪称完美无瑕。

这部纪录片的前作,也拿到了9.7的高分。力压一众高分电影,长期占据榜首位置。可见其在纪录片爱好者看来,是无可挑剔的神作。

更惊异的是,从来没有什么影片,能获得如此统一的口碑。随便翻上几页短评,你只能看到齐刷刷的溢美之词。一度怀疑是不是网站系统出错,只有五星一个评价可选。

不用说你也能猜到,这部《地球脉动2》正是出自BBC之手。

熟悉BBC的朋友,肯定对它出产的纪录片不会陌生。

诸如《艺术的力量》、《美丽中国》、《冰冻星球》等一众佳作,都来自它的制作团队。其水准不仅是纪录片界的标杆,在画面与剧情方面,都不亚于传统的故事片。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奇怪,纪录片怎么会有剧情一说?这里要卖个关子。先说说那部十年前的《地球脉动1》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人的全部尊严也正在于此。”

作为自然界中最脆弱的生物之一——人类,能承受的最具挑战性的探险,莫过于帮地球拍一部纪录片。

接受这个挑战的正是BBC。耗资超过800万英镑,光是踩点就历时2000多个日夜,拍摄周期超过5年。百余人的摄制组,走遍了大半个世界,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前后拍摄超过200个地点。

很多仅有数秒的镜头,要耗费工作人员数月心血。很多景色因种种变故,你再也无法从银幕上得见。只有世界一流的制作团队,靠着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造就如此令人心醉神迷的画面。

导演也曾表示:“这是我所知道的,下一代不会看到的地球景象了,再也不会有人投入和本片同样程度的资源,拍摄到同样的片子了。”

让人庆幸的是,导演的话并未成真。十年之后,他们带着《地球脉动2》回来了。这次回归,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2006年的《地球脉动》之所以是BBC摄制成本最高的一部纪录片,就是因为它首次全程使用了HD摄影机拍摄。

而这部2016年的《地球脉动2》,更是前瞻性地使用了4K摄影机,同时还加入了无人机、夜视器、远程传感与遥控技术。

这些新技术的参与,使得每一帧画面都堪称精致。作为观众,我们第一次能够如此接近大自然,看到以往只能出现在想象中的画面。

但其实,BBC在近十年前,就已经策划好了这一切。这种体量的纪录片,要经历漫长的拍摄周期。这要求片方不仅要保证内容,还要考虑影像播放技术的发展,提前预判影片播出时观众的口味。

这一步上,BBC押对了宝。《地球脉动2》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也是助推了超高清影像设备的民用普及。

这前后两部《地球脉动》,都有同一位导演,就是堪称英国“国宝”的——戴维·阿滕伯勒

他不仅是纪录片界的泰斗,也是大英博物馆,皇家植物园以及国际自然基金会的管理人。不到60就被授予爵位,世人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

想把这位大师的经历说完,估计要重开一篇专栏。其实简单看看戴维·阿滕伯勒的作品列表,就可知其盛名。

他实地探索过地球上所有已知生态环境。被毒蛇袭击,被起重机吊在雨林上空,飞越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对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当年第一部播出的时候,老爷子就已年过耄耋。而如今90岁高龄的他,带着原班人马,历经117个地区,足迹遍布40个国家,耗时2089天,终于拍出了这部续集。他不仅要负责导演,还要负责编剧。

是的,就像之前说的。纪录片也需要讲故事,但这并不是说纪录片是虚构的。纪录片讲故事,是以戏剧手法还原自然界中真实百态。目的是让观众能坐下来,能看进去。

可不是像国内某些纪录片,就是放个机器在那拍,然后把素材拼接一下完事了。BBC在拍摄本片前,是按照电影手法,提前确定影片每个段落具体拍什么,怎么拍,拍多长,时间甚至要精确到分钟以内。

这就保证了,你看到的不是那种自然风光集锦,而是一部有主角有配角,有冲突有恩怨,由与你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呼吸着同一种空气的生灵们,亲自出演的大片。

比如这一段,这是南大西洋中的Zavodovski岛,一家颊带企鹅中诞生了一名新成员。小企鹅的父母不仅需要保护小生命躲避贼鸥袭击,还要远涉八十公里的外洋捕鱼。

但小岛的地貌艰险,企鹅们不仅需要跳下陡峭的悬崖,还要抵御海浪的席卷。在好不容易抓到几条鱼,还得提防心怀不轨的邻居抢夺。在它用尽全力爬上峭壁,回到家中后,另一只企鹅就要立刻轮换出海。

这一过程堪比任何灾难片,且充满超越任何表演的真挚情感。幸运的企鹅可能只需承受骨折的伤痛,而有的企鹅却从此葬身鱼腹。但远方家的呼唤,让它们依然义无反顾。

光是拍下这个故事就让摄制组煞费苦心。他们为了近距离接触企鹅族群,不惊扰到它们,制作了几十个形态各异的假企鹅,把摄影机藏在其中。

一旦有敏锐的企鹅发现了异样,摄制组便得推倒重来,直到假企鹅能够完全以假乱真。这一来二去,就拍了三年。

戴维·阿滕伯勒之所以要真实呈现这一切,并非为了猎奇,而在于他对生命本质的敬畏。

他不是高举旗帜的环保主义者,也不是恃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清楚知道为了生存,每个物种都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而悲天悯人与愤世嫉俗不仅毫无意义,对独自承受命运之重的个体,还是一种侮辱。

这一理念也呈现于他早年的代表作中。在拍摄完关于人类学的《部落之眼》后,年过50的戴维开始制作《生命的进化》。

这部纪录片不仅让世界记住了戴维·阿滕伯勒的名字,也开启了有线电视节目的新时代。片中所述内容,很多是当时观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它不仅拓展了当时美国人的认知边界,还让他们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联。

而这种对于品质的宣誓与恪守,一直延续到如今。

《地球脉动2》中这段海鬣蜥博弈蛇群的镜头,堪比好莱坞大片。在沙滩上破壳而出的小鬣蜥,需要独自爬过掠食者出没的地段,才能与家人相聚。

但蛰伏在礁石中的蛇群可不这么想,它们饥肠辘辘,四下设伏要想要填饱自己的肚皮。面对这前后夹攻,有的海鬣蜥葬身蛇腹,有的海鬣蜥则利用蛇类视力不好的弱点,伺机摆脱纠缠。

这段海鬣蜥的逃生之路,硬是被拍出了绝境逃生的既视感。鬣蜥的求生与海蛇的阴险,都透过屏幕传到你眼前。历经九死一生逃离蛇口的幸存者,踏着前人的骸骨得以幸免。不经感慨,在自然界想要生存,就得拿血来换。

而能捕捉到如此精彩的画面,不仅需要运气,也需要精湛的摄影技巧。摄影师不仅需要对高速物体保持追焦不变,还得利用升格降格将危险临近与虎口逃生的气氛传达给观众。这些镜头语言的加入,使得全片无需任何旁白也可一样精彩。

同样是为了生存繁衍,有的动物进化出与环境相似的保护色,有的动物则长出艳丽夺目的羽毛,以便求偶繁衍。

比如这些威氏极乐鸟,大自然赋予它的艳丽身形,是任何人工都无法效仿的美丽。

它们不仅能歌善舞,为了让自己的基因得以传递,还进化出了一套特别的手段。

雄性极乐鸟在求偶前,甚至会专门清理周围地盘,把颜色鲜艳的落叶一并清扫干净,免得它们喧宾夺主,抢了自己的风头。

为了吸引雌性,极乐鸟可能需要等待数周时间,只为一次开屏的机会。而据说摄制组为了让你看到这令人惊艳的一瞬,则要耗去300多个小时。

但有的动物就没有这种耐心了,比如生活在巴拿马埃斯库多岛上的侏三趾树懒。就是《疯狂动物城》里,做事“雷厉风行”的闪电。

但这可爱的家伙,如今全球只剩下不到三百只。

别看树懒平时慢慢悠悠,似乎什么事都无法影响它们的淡定。一旦赶上求偶期,这些树懒立刻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它翻山越岭,只为寻找一只罕见的雌性,但不幸的是,对方已经有了宝宝……可怜的公树懒不得不再次踏上征程。

当然,自然界也不是一直冷酷无情,偶尔也会这样一些恶意卖萌的家伙。

能拍摄下如此精彩绝伦的镜头,其中艰辛自然难以想象。纪录片拍摄者往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与忍耐。

他们曾在日均四十度高温的沙漠中暴晒数月,在南极冰原一住三年,还在零下几十度的洞窟中等待雪豹出现。正是这种坚守与信念,才成就了你眼前的种种画面。

为了捕捉到雪豹的踪影,摄制组煞费心血。他们顶着凛冽风雪,攀爬绝壁放置自动感应摄影机,前后花费数月时间。接着还要苦苦守候洞窟中,忍耐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不分昼夜,就为了让你看到这张——世上唯一的雪豹特写。

而在《草原》一集中,摄制组为了拍摄沼泽狮猎捕非洲水牛的镜头,在遍布毒虫猛兽的三角洲露营半年之久。不仅满身衣物都被划成碎片,还要冒着成为鳄鱼盘中餐的危险。

当然,除了坚忍与专业。整个团队还开发了各种黑科技。

比如为了获得真正的鸟瞰视角,他们把摄影机绑在一只金雕身上,让它来帮助拍摄雪山。并让世界冠军级的运动员借降落伞从峰顶跃下,以期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这种执着与勇气,在这个急功近利,只求三个月拍出部电影,还没上映就收回成本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

对于纪录片来说,想要成就一出经典,需要的远不止时间和金钱,还要承受超乎想象的孤独。

如果说十年前的那部纪录片,重新定义了我们自以为了解的世界,用自然界的原始之美,击溃了那张食物链顶端的傲慢嘴脸。

十年后的这部《地球脉动2》则重新告诉我们:自然界中不是只有弱肉强食,任何生灵都应有自己的栖息之所,有值得人类敬畏的一面。

当我们看到动植物为了求生不断迁徙、不断寻觅,看到生命与环境抗争时爆发出的智慧与尊严,看到如此多我们所不曾理解的未知时。自然能想见人类应当肩负的责任,想见自身的渺小与无知。

相信每个爱电影的人,骨子里都是吟游诗人。永远好奇,向往挣脱现实的藩篱。所谓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但生命短暂,精力有限。总有些情感我们无法亲身经历,总有些美丽我们无法亲眼得见。

所以,你应该看看纪录片,让眼界辽阔,让内心通达,才能发现更多可能。

不仅如此,纪录片也是我们与更宽广的世界互相联系,交流感受的纽带。如果你不甘心只活一次,多触碰一些未知,其实正是延长人生的一种方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