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鹊踏枝.清明 冯廷巳
今日清明,快三十年了,每年这天,风雨无阻,我都会去爷爷坟前上香祭祀,从一个人到一家人,从青春年少到快知天命。
爷爷是去世时五十三,那年我十三。在我生命中,他的存在对我意义非凡。可以这么说,我所有后来的一些有别于常人的悟性和学习能力都来自于他的一种特别的引导方式。说来人们不会理解。我是在四十多年前的那个时代就接受早教的人,只是这个早教的来源于戏文。
爷爷是个戏迷,在当时的乡村,一到春节,差不多村村都会请戏,时间可达二、三月,所以以他的话说,就是当我还在襁褓之中时,他就抱着我去挤戏台了。记忆中仍有清晰的画面,跨在他肩上抱着他的头,累时,他把我放到台角边,让我抱着台柱,戏台上武生白色高高的大靴一跺,老台板上就浮起一层灰尘,像烟雾般轻轻弥漫,这丝丝烟雾一直蒙绕至今。
看过所有种类的戏,京剧、绍剧、越剧、余姚滩簧。绍剧很难得,只要是有绍剧演出,那怕路最远,他也会赶去。记忆中有一次是慈溪白阳门,离家二十多里地,上午就动身前往,深夜返还。每次戏散后,就是这样抱着他的反毡帽,睡在他背上到家的。
几年下来,对于各种戏文,我如数家珍。用现在的话来说,甚至成为了编剧。只要看第一场,我就能推演出接下来的趋势和剧情发展了。而且记性特好,现在仍能记得三、四岁时发生过的事情。
不夸张地说,我的聪慧真的是来自于爷爷的教育,尽管他是无心而为。
所以每年清明时节的时候,我总会去和爷爷说会儿话,有时真想给他唱几段。
人哪,有一个功课必须做,就是回去跟你的祖辈对话。
有很多人喜欢写微博、写微信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来反思自己内在的矛盾。我认为中国人这种祭祖的行为,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正是一种写灵魂博客的过程。
过往经年,怀缅重复,年复一年不变的是后人与素缟的心灵碰撞。
幸好还有清明这样特别的日子
在提醒我们那些逝去的时光,是真实存在着的。
让我们能忆起自己的来处,也让我们不至于在下一次的告别时,匆匆忙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