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学习了《九歌》的第一篇,也是《九歌》之首的《东皇太一》,它是祭祀天神中最尊贵天神东皇天一的乐歌,展现了楚人对天神的尊称与敬畏。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九歌》中的第二篇《云中君》。《云中君》同样是祭祀天神之歌,它是楚人祭祀云神(或说月神)的乐歌。
王逸《章句》:“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在中国古代神话里,云神和雨师,往往合二而一,成为一体。郭璞《山海经·海夕卜东经》注:“雨师谓屏翳也。”云行雨施,因此祭云也就是求雨。
《九歌·云中君》是一首骚体诗。它生动描写了云飘忽回环的形象,细腻刻画了云朵在广阔天宇中的千变万化。
诗中,这种形态被巧妙地转换成拟人的云神形象,赋予了云以生命和情感。通过从不同角度的描绘,诗中充分展现了云神的特征,如云神的神秘、高远、不可捉摸等。
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人对云神的深切乞盼和思念,以及云神对人礼敬的报答,体现了人与神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情感与神话的交融,使得整首诗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九歌·云中君 》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jiǎn)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biāo)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赏析:
本篇是从巫女的角度写人对云神的爱慕企盼。此篇按韵可分为两章,每一章都是对唱。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沐浴着芳香四散的兰汤,穿上那鲜艳华丽的衣裳。
神灵啊回环降临我身上,闪耀无穷尽的灿烂光芒。
“兰汤”指兰草沁入其中而带有香味的热水,“华采”指使之华丽,“若英”指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即杜若的花。
文章开头四句先是祭巫唱,首写巫女用香汤沐浴,然后穿上花团锦簇的衣服,虔诚地迎接云神的降临。灵子翩翩起舞,神灵尚未离去,身上隐隐放出神光。这是表现祭祀的虔诚和祭祀场面的。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云中君安然畅意地在寿宫居留,与日月一同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他驾着龙车穿上帝王的衣服,在天地间翱翔游走四处周旋。
这四句为云中君(充作云中君的灵子)所唱,表现出神的尊贵、排场与威严。由于群巫迎神、礼神、颂神,神乃安乐畅意、精神焕发、神采飞扬。
“与日月兮齐光”六字,准确地道出了云的特征;就天空中而言,能同日月并列的唯有星和云,但星是在晴朗而没有日光时方能看见,如同时也没有月亮,则更见其明亮。惟云,是借日光而生辉,云团映日,放出银光,早晚霞光,散而成绮,所以说“与日月兮齐光”。
这几句诗表现了云中君的贵、威严,以及他不负人们祈祷祭祀,愿为了解下情的意愿。古人以为雨是云下的,云师有下雨的职责。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神灵啊光灿灿已经降临,忽然又远远地躲进云中。
你的光芒遍及九州有余,你的踪迹纵横四海无穷。
这四句是祭巫唱,前两句是说祭享结束之后云中君远离而去。“皇皇”是神附在巫身上的标志。神灵降临结束之后,则如狂飙一般上升而去。这里是表现云神的威严与不凡。
后两句则是云神升到高空后因眼底所见而言,表现了云高覆九州、广被四海的特征。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想念云神的我不由得叹息,这愁思真是让人忧心忡忡啊。
末尾二句,是祭巫表示对神灵离去的惆怅与思念,表现出对云神的依赖情绪。祭云神是为了下雨,希望云行雨施,风调雨顺。
而女巫的柔情缱绻,亦只为衬托出云中君的飘逸俊伟,在飞扬的气势后面,缀上一点缠绵的情韵,就足以留下一丝悠然不尽的回味。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群巫盼云神出现时的场面和祭者的赞颂、景慕以及对神的依恋之情。
对云神的刻画都是根据云的自然特点加以想象、夸张、增饰来完成的,其中既有对自然美的捕捉,又包含着人们对光明、自由等美好事物的追求。描写曲折细腻,委婉动人。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