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正常的习作课要用多久?按程序是不是思路引导技法点拨一节,学生创作一节,评价修改誊抄再一节?
本来,上周第一单元结束,都该进行单元习作了,然而没有充分的写作课时间,上课的思路也没有很好的整理出来,于是,写了周记,继续了新课,到今天用了两节课才把关于变形记的习作指导课上完,孩子们用用了四十分钟的考场时间,完成了关于变形记的习作。
为什么用这么久?亲自去听了蕊蕊的习作课,同样的课件,同样的授课内容,她只用了一节课完成了思路引导,学生参与还挺积极,轮到自己上了,却用了两节课,差异在哪里呢?脑子里复现一下上课环节,我找到了。
一、老师的课堂节奏感不同,语言表达习惯不同,学生形成的听课反应习惯不同。
蕊蕊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节奏紧凑,学生相对反应快活跃。我们班我的表达本意指向清晰明了,却可能节奏有点慢,学生呢简单之处积极踊跃,但也是陆续举手,有难度的举手更是缓慢,而我对于平时没举过手的总想给予机会。比如开始让孩子们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举手的就比较多,凡是举手不一样的都让他们上台写题目,起来说,孩子们真的是想象丰富,写的兼顾动物植物和其他。后来中间思路引导时,对于没有形成较好的习作表达能力的孩子,自然是没有太好的思路,不够好的我又想引导等待,期待能有思路更好的学生,学生举手反应不够紧凑,但我感觉我们学生表达的比较多,结果就耽误了时间。
二、例段赏析学技法和范文引路上处理较细,写前加入了评价标准,课堂容量大。
在详写重点部分时有个三个写作锦囊,是附带三个例文段落引导的,蕊蕊的课堂学生看后立即说,时间较短,是否全部看完,是否都有自己的认识不确定。我们我自己也在看,给足了看和读的时间,说上由差生到优秀生,都说了,基本说出来了,我再简单总结,学生记录习作技法要点,相对费时。后边范文引路环节,蕊蕊用了一个范文,另一个时间不够没显示,我把两个不同思路的范文都给展示了,结束本该动笔写了,我把提前准备好的习作评分标准又出示出来,让学生们明确知道习作要想得高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往哪些方面努力,习作评价时又该怎么评。这样以来,我觉得想要表达出示的东西全部表达出示了,但时间上硬是多了一倍。如果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再不够好,那真的是事倍功半了。
不过,于我,有点遗憾,自己平时对于学生的训练或启发形成的课堂习惯不够好,导致节奏缓慢,效果没有那么好,但自我寻求安慰的说给了学生更多思考表达和相互影响的时间和空间,也许不少没有举手但也有自己收获的呢,毕竟四十分钟的倒计时,看他们动笔表达我觉得还是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的,虽然我没有看。
同组五个人,除了年轻的妍妍,我算是听了三个人的课,其中的优点和该注意的地方自己应该是很清楚了,下一次习作课,包括以后的课堂,我想总会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