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春意渐浓,冬日的干燥将被春日的潮湿所取代。
此时,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随着降雨的增多,寒湿之气容易入侵人体,对体质虚弱,涉水淋雨之人,更易致病。
因此,雨水节气也是一年四季中祛风除湿,调养脾胃的最佳时刻。
那么,此时该如何休息调养,防止天气变化给身体造成的损伤呢?
《黄帝内经》中讲:“湿气通于脾。”,雨水时节气候潮湿,养护脾胃,健脾祛湿最为关键,要少食酸凉性食物,多食甘味食物。
1.养护脾胃:
山药有“小人参”的美誉,营养价值高,是健脾养胃的上品,同时也可补足肾气,春季常食山药对人体益处多多。
可与红枣、粳米等食物熬制成粥,可做山药甜品,也可与木耳一同炒制成菜,口感好,营养价值更高。
2.少食酸多食甜:
中医认为,春季是肝气旺盛的时节,宜少食酸多食甜,酸味食品摄入过量易损害脾胃。
春季天气转暖,人们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对热量的需求会增大,甜食易增加热量,但此时脾胃虚弱、肠胃功能较差,不易多食肉类,便可用甜食代替。
3.增强免疫力:
春寒料峭,是容易感冒的季节,可通过适当的锻炼来增强身体抵抗力。
此外,还可喝些蜂蜜水,有清肺解毒、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还可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切忌过得食用大补食品,给身体造成负担。
雨水养生三秘诀
1.防寒抗冻,注意保暖:
雨水过后,空气中水分增加,气温回升但依然偏低,并且寒中有湿。
这样的气候对人体关节、内脏有一定的影响,此时,不可过早减去衣物,所谓春捂,便是要多捂一段时间,让身体缓慢接受外界的温度,防止身体的损伤。
尤其是腿部和脚部的保暖,晚上去睡前热水泡脚,对身体更有益处。
2.调整作息,适当锻炼:
春季虽然潮湿寒冷,但也要保持运动,不仅能增强身体免疫力,还能提高身体素质。
可在空气新鲜的户外,做一些轻缓的运动,身体稍微冒汗最佳。
早睡有利于储藏阳气,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整,早睡早起,睡眠规律,对身体大有益处。
3.多晒太阳:
雨水时节,阴雨天气较多,在出太阳时,应多晒太阳,尤其是背部,可补充阳气,提升身体能量,充养身心,亦可使心情变好。
可在家中阳台晒太阳,若阳光不足,可到空旷的地方晒背,一个小时左右即可。
背部属阳,也可按摩背部来提升阳气,亦可将双手搓热,温捂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