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两个月前,一个朋友邀请我去他们县城里玩。
这个县城有着“中国最美县城”之说,一天走走停停玩下来,真的挺漂亮的。
晚饭安排在他们当地最好的酒店,在餐厅里,还能眺望城中夜景。
主人示意开席,客人们接连入座。我的右手边是一个长得有些粗犷的中年人,我们互不认识。
落座后,他冲着我笑了笑,说了一句,“我要坐的离你远一些。”
我一听,有点生气,也有点迷惑,心想,有这么说话的吗?这是什么素质!
接着,他说的一句话,让我顿时气消,还对他产生些好感。
“我是个左撇子,习惯左手握筷子吃饭,左手筷子夹来夹去,怕影响到你用餐,所以,坐得离你远点。”
后来,我们边吃边聊,聊得挺投缘,还成了朋友。
有些餐桌上的温馨和印象,是来源于细节。
二
既然,讲到筷子,那么不妨再讲讲一些筷子的使用细节。
虽然,用一整篇文章的篇幅,来写筷子的使用注意事项,显得老生常谈、小题大做,但很多事情确实越常见的,越容易犯错误。
这些常识细节上的出错,脸就丢大了,不仅要被人笑话,还要让人在背后说家教什么的。
入座后,主人先动筷子,招呼客人们吃菜后,客人才可以动筷子。
在中国餐桌礼仪上,主人动筷子意味着开席,这时,大家才能用筷子夹菜。类似于西餐礼仪中,女主人打开餐巾铺在腿上,才算是正式开席,客人们才能打开餐巾就餐。
任何主人没筷子,客人先夹菜吃的做法,都是不礼貌的表现,哪怕你再饿也不行。
有些时候,主人拿起筷子后,还会请餐桌上的领导或长辈先动筷夹菜,这也是开席的表现。
三
S姑娘对我的印象蛮好,在一些事情上帮过我不少忙。不过,可别想歪,人家已婚了。
跟S姑娘熟络后,有一次她跟我说,她对我的好印象,正是来自于第一次吃饭时,我的一个细节动作。
那餐饭,是四个人坐在卡座里,一张长方形的餐桌,上面叠满了刚上的菜。主人太客气,点了好多菜。
当时,S姑娘跟我坐在一排,她坐里面,我坐外面。S姑娘又长得比较小巧玲珑,跟台湾的林依晨有点像。
她夹来夹去,只能吃到自己面前的菜,而我这边的菜肴,她夹不到也吃不到。我意识到后,让服务员拿来一双新筷子和一个新碗,然后,把我面前的新菜,各夹了一些在新碗里,递给她。
那顿饭吃了将近两小时,印象中我给了她夹了五次菜,递了五次碗。S姑娘一直说谢谢。
S姑娘跟我说,她能想到的是,会有男生出于礼貌,给她夹菜,但没想到我这个男生,想得更体贴,让服务员拿了新筷子和新碗,还给她连续夹了五次,这让她心里非常感动。
我听完,不好意思回答道,这也是怕S姑娘介意别人用过的筷子给她夹菜,还是想地周到些,用公筷新碗比较好。
当然,对于陌生的新朋友,要夹菜时,我都会用公筷公匙。
但对于很熟悉的亲朋好友,我会用自己的筷子,偶尔夹食物给对方,这代表着“我们的关系很亲密”,或是“我很尊敬你”,用公筷公匙倒显得太见外。
四
吃饭时,要一手拿筷子,一手拿碗。
碗放在桌上,用筷子扒着吃、夹着吃,都会让人觉得,“小时候,父母没有教过”。
更不用说,把筷子插在米饭上的做法,可能当事人觉得有紧急的事情要处理,随手就把筷子往米饭上一插。
但在中国习俗里,这是给死人吃的“倒头饭”,是一种忌讳。小时候,做出这样的举动来,是要被吃“栗子头”的(被大人用手指关节敲头部)。
谁要是在宴会上做出这样的动作,在场的人都会怀疑你的家教。
夹菜时,夹到的菜带有汤水的,要用拿一只碗,去接一下,接住这些往下漏着的汤水。或者,将带汤的菜,直接夹到碗里,再拿回来。
夹起菜,一路滴着汤水,那场面别提有多尴尬了,想成为优雅淑女的姑娘,可千万不能这么干。
五
如果上面使用筷子的所有细节,你都注意到了,但还有一些可能你会忽视。
每次夹筷子时,都留意下,筷子上有没有粘着一些菜。拿着粘有米饭,或者葱片的筷子,在各个餐盘里夹菜,可能有些人看了会反胃。
夹菜时,不要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扒来扒去,你想着的是,要夹到自己喜欢吃的饭,不找到不罢休,别人想的是,你翻过的这道菜,不能碰了。这与洁癖无关。
伸手夹菜时,正好遇到别人转动圆盘,原本面前的菜,呼啦啦跑到另一边去了。不过,不要站起来继续夹那道菜,顺势夹住正好转到的菜,别让人尴尬。
当然,就算这道菜,你再爱吃,也不能连吃三筷。比如,郑先生我知道自己喜欢吃三文鱼,但是夹到第二筷就好了,不会再夹第三筷子,不能给别人造成“郑先生好像没有吃过三文鱼似的”这种误解。
如果还是想吃,不妨等到一段时间后再夹。
餐桌上喝些酒,气氛热闹,会让一些人兴奋,有时候,会互相开玩笑,互相“嘲讽”,不过再怎么样,也不能拿筷子指着对方,这是挑衅的意思,醉酒的男人间,还会引起打架。
筷子大家都会使用,我讲得多,反而会让大家觉得,郑先生年纪不大,却喜欢唠叨。
但很多闹笑话,很多背后的指指点点,是来自于这些常识细节上的错误。
细节能给人好感、温暖的印象,细节也同样能给人粗鲁、无礼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