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1862年),英王陈玉成被凌迟,才26岁。陈玉成有3次机会可以活下去,并东山再起,却没能抓住。
“三十检点回马枪”,陈玉成的军事指挥艺术很强,是罕见的天才,令清军闻风丧胆。
1857年,石达开率10万兵马单干,陈玉成无兵可用。此时,陈玉成带着一帮饥民征战,杀入湖北黄梅,与胡林翼军团厮杀,逐渐培养出一支劲旅,一度中兴太平天国。
胜保的八旗马队,清军精锐江北大营、江南大营,湘军最厉害的李续宾部,都被陈玉成毁灭。如果单打独斗,不依靠集团力量,清朝难以找到跟陈玉成掰手腕的将领。
陈玉成能打仗,也讲义气,哪里有危险就去哪里,只要朋友遇到困难,英王可以两肋插刀。李秀成早年,没啥实力,经常被清军围攻,都是陈玉成帮他解围。
但是,陈玉成也有弱点,就是太年轻,意气用事,听不进部下的意见,错过了三次生存机会。
1861年,湘军重兵围攻安庆,凭借水师优势,封锁城池,打起消耗战。
太平天国没有水师,无法运输粮食入城,且湘军坚守营垒,陈玉成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死磕到底是不行的。此时,守将叶芸来建议保存有生力量,撤出安庆。
陈玉成明知安庆守不住,就是不愿意妥协,不但让叶芸来率16000将士饿着肚子厮杀,自己还拉着杨辅清、刘官芳等一帮猛人强攻湘军营垒。
太平军冒着枪炮冲锋,湘军依托堡垒轰击,阵前尸横遍野。强攻营垒,太平军损失了两万多兵马,却于事无补,安庆依然陷落,叶芸来等16000精兵战死。
安庆之战,陈玉成前后损失了4万精兵,伤到了元气。如果保存实力,及时撤出安庆,继续在安徽、湖北作战,攻打湘军的后方,曾国藩、胡林翼也不敢轻易东征。
安庆惨败,陈玉成还有两万余人,都分布在随州、黄州、德安一带。此时,赖文光提出建议“夺取湖北西部,拿下襄阳、荆州,与张乐行、苗沛霖合作,在河南立足。”
赖文光眼光长远,后来他联合“捻军”,不但斩杀僧格林沁,消灭7千八旗,还两次靠近燕京,清朝震动。但是,陈玉成并未采纳,而是去庐州,在皖北转战。
庐州是一座孤城,四面受敌,压根守不住。陈玉成到庐州,很快就被湘军名将多隆阿包围,在“堡垒战术”面前,太平军粮草断绝。
为了打破包围圈,陈玉成派陈得才、赖文光、梁成富、蓝成春等将领去河南、陕西招兵。于此同时,陈玉成决定去寿州投奔苗沛霖,借助他的兵马抗衡多隆阿。
陈玉成此举,部将极力反对,都说苗沛霖不靠谱。苗沛霖,在捻军、太平军、清军之间来回“改换门庭”,是典型的墙头草。
如果陈玉成有实力,苗沛霖也不敢轻举妄动,但虎落平阳被犬欺,陈玉成已经没了多少家底,苗沛霖自然有了想法。
抵达寿州,陈玉成还是很自信,将数千骑兵留在城外,只带着十几人入城,表示合作诚意。如此,陈玉成羊入虎口,被苗沛霖的军队俘虏,送给钦差大臣胜保。
胜保喜欢招降起义军,即便他屡次被陈玉成吊打,还是劝说他投降。陈玉成不给胜保面子,他非但不投降,还说出胜保的很多“败仗”,最终被凌迟处死。
陈玉成才26岁,还是太年轻,历练不多。如果陈玉成能听从部将意见,懂得保存实力,还是有东山再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