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照,他睡眼惺忪地起床了,打着哈欠,踢踢踏踏地拖着拖鞋。
看着样子,真不像青少年该有的朝气蓬勃的样子。
衣服甩在地板上,东倒西歪。
书本杂乱放在桌上,横七竖八。
床底下放的鞋盒被拉出来,七零八落。
这一幕,点燃了母亲的怒火。
她已经出离愤怒了,眼中的愤怒一股接着一股地向外涌。
她不知道这个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秩序,不知道还需教导多少遍才能学会收拾。
她觉得自己所有的教导都是失败了,她是一个失败的母亲。
这一刻,她忍不住了,打了孩子。
然而,少年也不甘示弱,反抗着母亲,甚至也要把母亲打到。
少年眼中充满愤怒,他伸手去对抗母亲。
母亲拍打他一下,他就回击一下。
这更惹恼了母亲。这把气得母亲离开了家。
母亲觉得好像泄了气的皮球,她不想再催促孩子学习,也不想再使劲拽着孩子学习。
就这样吧,不用管他了,任其发展吧。
她甚至也不想与孩子说话,也不想再去管他的人生。
两人打起冷战。
母亲不再理睬孩子,但母亲还在观察着少年。
没想到,在冷战的两天内,少年竟然自觉叠被子,自觉整理床铺和书桌。
甚至周末的学习也变得自觉。自觉复习错题,自觉背诵课文,自觉写每日一练作文,自觉背诵单词,甚至还在中午自觉地去为母亲做了牛肉炖土豆,晚餐做了青椒炒肉丝。
这让母亲有点错愕,难道以前的教育方式是错的吗?冷处理才能提升孩子自主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