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校园里,桂花清香四溢,奇的是,桂花树旁,栀子花竟然开了。它开的静悄悄的,不张扬的单瓣栀子花带着清晨清凉的露珠,藏在那被秋雨洗的碧玉般的绿叶后边。
我赶紧拍了照,然后发了个朋友圈,配了首诗,感叹道:今年栀子花花开二季,天知道,我见到它有多么惊奇,又有多么高兴。
友按我的句式,在底下评论:天知道,你真该去中文系!
我回复道: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然后,拿着手机,定定地看着这条评论,思绪万千。
02
高考后,我有一段时间是打定主意要报文学院的,那时候,我有种想献身于古代文学的冲动。可真正要报考了,填志愿时,我却犹豫了。
那时候,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很是迷茫。我喜欢文学,想学文学,可在我刚刚开始萌发的意识里,学文学没前途,学经济好找工作,身边的人也都这么认为。
看着爸爸妈妈那喜悦期待的眼神,想着他们为我付出的一切,害怕他们因为我选的“专业不好”而为我担忧。我忍痛割爱,所报的专业,都是经济类。
到了学校,才发现,我真的不喜欢学经济类专业。可以说,我是相当不乐意我所报的专业。我把所有我能利用的时间都用来阅读,于是,逃课,不好好听讲,是家常便饭。
我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当时可想转到中文系。可身边人都说我傻,人家都是往我们经管类专业转,而我却要往那冷门专业去!
在种种因素影响下,我最终转了,不过,是由一个经济类专业转到另一个经济类专业。我当时想,既然不喜欢这个专业,换到另外一个经济类专业也许就好了吧。
后来证明,这是天真的想法。我还是不喜欢。
03
我暗暗告诉自己,自己一定要考研,圆了自己的文学梦。
于是,我投入到考研大军当中,在选专业时,我一度坚定了考古代文学的信念。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我开始犹豫,一犹豫,到了六月份。
朋友找到自己学古代文学的朋友,然后,得到的回答是,我这无异于把自己往火坑里送。
按她的说法就是,首先,文学类专业是考研热门专业,其次,这专业招的人少,再者,需要报考者有很深的文学积累,而且,我是跨专业的。
这把我的信心一下子打回解放前。
但还没死心。我又去征求别的朋友的意见。
身边的朋友,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极支持我学文学的,另一类是本身学文学然后劝我慎入的。
支持我学文学的朋友,是一直觉得我有文学天赋的朋友;不支持我的,是因为她们本身在学,知道文学水深水浅。
皮皮狗就是其中一个不支持我的,她认真地告诉我:文学很难考,尤其对你这没有基础积累的爱好者,说白了,除非你特别出色,否则文学这碗饭还真不是好吃的。而且,对于特别喜欢的东西,最好当做兴趣爱好。你真的开始学了,也许就不喜欢了。
我认真考虑了她的话,觉得有道理,可是,我还是不甘心。我又咨询了我爸和我妈。
爸爸妈妈的意思是:我学习上的事他们也不懂,既然我喜欢文学,那就选自己喜欢的就好了,别给自己留遗憾,别在未来后悔。
任谁听到这话,都是又感动又激动的。然而,爸爸妈妈后边还补充了一个疑问:你这个以后好不好找工作啊?
我知道,爸爸妈妈是支持我做喜欢的事的,他们问好不好找工作这个问题也是出于对我未来一种本能地担忧。
也就是在这时候,我不再纠结了。一是,我真的没有把握,虽然我热爱此道,也读了许多书,但,这些都不足以支撑起我报考文学的信心与决心;二是,我不想让爸爸妈妈对我的未来存着一份担心。
我还是选择了经管类专业。即使我已经明白,这类专业也不好找工作!
04
我如愿读了经济类研究生。
我深深地明白,专业道路上,自己已经走的太远太远。
最近看了一句话,你只是喜欢,没有那么热爱罢了。我看着这句话,想到了自己对文学的态度,我问自己,到底是喜欢文学,还是热爱文学。
我知道,自己是热爱,而且这份热爱,随着多次错过,只增不减。
我想,喜欢到极致是热爱,热爱到极致,心里便有很多惧怕,越缺乏勇气。
我这时明白了,原来,我很害怕。害怕学了文学,反而会失去对文学的热爱;害怕学了文学,也没有取得自己原本的预期,在文学上没有建树;就像我相信爱情是以面包为基础的,我也相信,精神的伟大就在于它以物质为基础,所以,我害怕,害怕我学文学找不到好的出路,然后会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抹杀了自己对文学所有美好的想象。
我缺乏勇气,但在这勇气的背后,是一份发自内心的自卑。
对文学,也是对自己,我竟然这样不自信!
我在反思中,看清了自己的心。我知道,是自己对文学知之甚少,腹内空空,在文学方面还不优秀,带来了这份不自信。
这一次,我不再后悔,也不再不甘心。我明白了,我不应该受专业局限,也不应受自己的局限,文学,本身是没有局限的啊!
曾经,有三次难得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我发现,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没有抓住机会的失去。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文学说一句话:我热爱你,但我还是不选你作为专业,我不后悔。如果要给这份热爱加个期限,我想,不是一万年,是我有意识的每一天。
天知道,你真该去中文系!
天知道,我不会选择它作为我的专业!
天知道,我准备把它当做我一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