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传·王莽传》
date: 2024-06-15 22:12:34
一、人物关系图
👑新朝 王莽.png
二、本章概述
1、《汉书·传·王莽传上》——王莽篡汉
1. 早年经历——孤独贫困
2. 成帝时期——扶摇直上
3. 哀帝时期——韬光养晦
4. 平帝时期——大权在握
5. 刘婴时期——把控朝政
2、《汉书·传·王莽传中》——王莽改制
1. 政治改革
2. 经济改革
3. 名族
4. 文化改革
3、《汉书·传·王莽传下》——亡国被杀
1. 反莽浪潮
2. 天灾不断
3. 亡国被杀
三、详细文章内容
1、《汉书·传·王莽传上》——王莽篡汉
1.1. 早年经历——孤独贫困
- ① 王莽父兄早亡,因此在姑姑成为皇后后,其他兄弟们都借势升官,只有王莽仍孤独贫困;
- ② 王莽谦恭谨慎,侍奉母亲寡嫂、抚养侄儿,行为检点;
- ③ 伯父大将军王凤病重,王莽在床前伺候,亲自尝药、衣不解带的照顾,王凤去世前把王莽托付给王政君和汉成帝照顾;
1.2. 成帝时期——扶摇直上
- ① 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有了王凤的遗言,王莽顺利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又升为射声校尉;
- ②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30岁,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 ③ 王莽告发了淳于长与被废许皇后姐姐私通一事,受到王根信任;
- ④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在淳于长死后,王莽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
- ⑤ 做了大司马的王莽,仍然生活简朴,妻子穿戴十分简陋;
1.3. 哀帝时期——韬光养晦
- ①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
- ② 哀帝的祖母定陶王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家族开始得势,王莽得罪了傅太后,只得退居于封地,闭门不出;
- ③ 他的次子杀死家奴,王莽责罚他并逼他自杀赔命,受到世人好评;
- ④ 许多官员和平民为王莽鸣不平,汉哀帝只能召他回京侍奉王太后,但没有恢复其官职;
- ⑤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王太后在董贤手中收回玉玺,并忽悠董贤让王莽为哀帝举办丧礼;
- ⑥ 事后在推举大司马一职时,在太后的授意下,纷纷推举了王莽,于是王莽顺利当回了大司马;
1.4. 平帝时期——大权在握
- ① 王莽拥立9岁的汉平帝登基,由自己代理政务,得到朝野一致拥戴;
- ② 王莽逼迫王政君赶走自己的叔父王立,拔擢依附他的人;
- ③ 大臣们不断向太后建议,王莽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
- ④ 王莽对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赏,每逢天灾便吃素,吃到百姓一致好评;
- ⑤ 王莽长子王宇担心汉平帝的外戚卫氏会怨恨报复,与妻舅吕宽持血酒撒王莽门上,王莽震怒把儿子逮捕入狱后毒杀,并顺势诬告卫氏;事后又宣传为『大义灭亲』,写成文章当成《孝经》来教导世人;
- ⑥ 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48岁,多番推辞后,立长女王嬿为汉平帝刘衎的皇后;
- ⑦ 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后又有百姓、诸侯、王公、宗室上奏请求为王莽加九锡;王莽又考察后称天下太平,彰显自己民宣扬教化之功;
- ⑧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
- ⑨ 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
1.5. 刘婴时期——把控朝政
- ① 平帝死后,王莽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
- ② 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 ③ 同时,公元6年,改元居摄元年;
- ④ 居摄元年(公元6年)刘祟率领百余人进攻宛城,连城门也没有攻入就失败了;
- ⑤ 第二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皇帝,通告各地,长安以西二十三个县的“盗贼”赵明等也起来造反;
- ⑥ 王莽十分恐惧,饭也吃不下,日夜抱着孺子婴在宗庙祷告,又模仿《大诰》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自己摄位是临时的,将来一定要将皇位归还孺子婴。同时王莽不断调动大军镇压,攻灭翟义的部队。
- ⑦ 次年,王莽派王邑平息了叛乱,王莽遂有称帝之心;
在献符命的加持下,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王莽即新始祖,改长安为常安,称“始建国元年”,王莽时年54岁
2、《汉书·传·王莽传中》——王莽改制
2.1. 政治改革
- ① 改革官制:比如更名大司农为羲和、大鸿胪为典乐、少府为共工等;
- ② 修改地名:修改地名后这么多百姓和官吏都弄不清楚地名;
- ③ 冻结奴隶制度:禁止买卖和产生奴隶、婢女;
2.2. 经济改革
- ① 实行王田、私属制: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
- ② 实行五均、赊贷及六筦:政府决定物价、办理贷款、进行盐铁买卖,但经过官商合污,若的还是老百姓;
- ③ 改革币制:因为前前后后改革了多种币制,老百姓最后干脆仍用汉朝币;
- ④ 建立贷款制度;
- ⑤ 政府干预经济;
2.3. 名族
- ① 始建国四年(12年),向臣服于汉的高句丽征兵,征服后改“高句丽”为“下句丽”;
- ② 王莽要匈奴改为“恭奴”、“降奴”,将“单于”改为“善于”、“服于”,匈奴开始侵扰边塞;
- ③ 王莽将少数民族王贬为侯的命令也引起了“西南夷”的不满;
2.4. 文化改革
在教育、祭祀、法律、音乐、漏刻、建筑、历法、度量衡、车辆制作的方面也有革新措施
3、《汉书·传·王莽传下》——亡国被杀
3.1. 反莽浪潮
- ① 居摄元年(公元6年),安众侯刘崇率百余人攻宛,因人少失败;
- ② 居摄二年(公元7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打出『为国讨贼,以安社稷』的旗号起兵,第二年才被压下去;
- ③ 居摄三年(公元8年)九月,期门郎张充等六人密谋劫杀王莽,拥立楚王,事发后被诛杀;
3.2. 天灾不断、农民起义
- ① 新朝时期,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天灾人祸迫使百姓流落他乡,人相食;
- ② 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各地百姓苦于新莽政权频繁的征发,相继弃城郭流亡为盗贼;
- ③ 天凤四年(公元17年)以后, 天下愈愁,盗贼起,各地人民纷纷起而反抗;
- ④ 地皇二年(公元21年),三辅盗贼麻起,甚至在长安城中也有盗贼出没;
- ⑤ 在农民起义中,有2支主流,这就是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
3.3. 亡国被杀
- ① 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时,各地农民纷起,其中形成了赤眉军和绿林军两大军事势力;
- ② 公元23年,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
- ③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昆阳之战大败,起义军(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
- ④ 王莽被起义军战士(商县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斩其首级,数十军士分其尸体;
四、轶事典故
- 王莽谦恭
五、学而思
学习日期:2024-06-15
学习前:
- ① 仅从几个插科打诨的视频里知道王莽与刘秀的故事是『穿越者大战位面之子』;
- ② 初中时好奇公元0年的皇帝是谁时查询过这个皇帝,但因为历代史学家一般不承认新朝,所以我并不知道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也不知道他篡汉;
学习后:
- ① 王莽虚伪与否
大家都说他虚伪、沽名钓誉,我却觉得不管虚伪与否,在篡汉前,老百姓都是真实受益了的,既然于百姓有益,那权贵们觉得他是惺惺作态或是对他嗤之以鼻也无伤大雅了,毕竟这些权贵连装也懒得装。
- ② 王莽的改革
我不够专业,不知道他的改革是不是如网友们所说的太过守旧,但作为普通人,我能感受到大多数改革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老百姓着想,就是太着急了,越改越乱,越乱越改,到最后就算撤回改革也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