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我忆起儿时一件让我后悔的事。我想先用非暴力沟通表达忧伤遗憾。再用“我选择”代替“不得不”来总结这件事。
1观察:儿时,一只野猫投靠了我们家,惊喜的是它在柴房里生下6只小猫,可悲的是过了几周我把其中几只弄死了,而且想尽办法。
1.5允许评判:你怎么这么残忍,阴暗
2感受:其实当年也很紧张、害怕、矛盾,意外(小猫原来有这么强的生命力),之后,罪恶感深埋。
3倾听需要----当年那样(残忍又坚决)做,在试图满足什么需要?
当年那个母猫也瘦瘦小小的,小猫宝宝个个挣扎着吃奶,却总互相挤下去,谁也吃不到似的。它们没日没夜的嗷嗷叫。后来有几只明显长的比其它两只瘦弱很多,我有了一个想法:母猫根本养不活这么多只。它的奶只够一小部分,再这么下去,一窝都会饿死!
于是我做了选择——去把最小的几只扔进了河里!
可是没想到小猫会游泳,好几次都又游回来了。最后我没办法把它们按在水缸里,还是不行,最后敲它们头。。。。。。屏住呼吸干完了全程。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在想来,当年的行为,其实是出于:爱。——救小猫,帮助它们活下来,我会安心。可是我用了“杀”去满足心里的爱,这真的是一个特别大特别大的忧伤。
4请求:请求看见当年那个小孩是“有爱”的,并非只有残忍。
请求自己拥抱当年那个小孩。紧张的,害怕的,意外的,羞耻的,内疚的,不接纳自己的,吞下罪恶感的那个小孩。对她说:你承受了很多。
请求自己拥抱那个后悔的,遗憾的,忧伤的少年、青年。对她说:我看见了。
请求自己欣赏并感激此刻的自己——包容的,平静的,灵动的,有力量的自己。对她说:谢谢你。
图片发自简书App
9-2用“我选择”代替“不得不”来总结这件事-------
当年我认为“不得不”弄死瘦弱无望的小猫来保证其它小猫能活下来。
改为——当年我“选择”弄死瘦弱无望的小猫来保证其它小猫能活下来,因为我不但要它们活,还“”看重“”它们的健康,健康地陪我一起长大,玩耍。
我选择承认当时的无知,并看到自己已经为这个无知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我选择接纳一切的发生,并分享给他人。
人生如同河流,不可倒流,觉察于当下,就是好好活着。谢谢马歇尔和大家的陪伴。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