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上持有容貌焦虑、身材焦虑、年龄焦虑等的想法大有人在,即将三十而立的我反而觉得三十岁并不可怕,因为我有很多朋友,有稳定的工作,安稳的家庭,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一切都挺美好。就最近总遇到的友情问题,多想了点东西。
小学时候的人和事多半记不清了,至今好友列表里也就几个同村的加了微信,其他同学连联系方式都没有。初中时,开始有点羡慕别人两三五成群的好友关系,我想融合进别人的圈子里,但是最终以融合不进也不想融合而告终。我记得有一次,同学L过生日,下了晚自习以后她约了好朋友一起吃蛋糕,我也很想成为她的好朋友给她过生日,但是在挑选生日礼物时犯了难,我不知道该送什么东西给她,或者说我和她的友谊实际上没有达到让我内心有意识想送什么东西给她以表示情感,当然实际情况也包括我的生活费无法支撑我买什么礼物送给别人。经历过这场热闹中唯我孤独的生日趴后,我清醒认识到这样的友情不是真正的良性关系,我渴望有好朋友但迎合是换不来的。高中时,班上同学大部分互相都认识,因为他们来自相同的初中,甚至相同的小学,而我前面也说过,我在镇上读初中,而我班上只有我一个考到了好班,所以在热闹的环境里我又是那个在安静观察环境的人。好在,高中的我们都在努力学习,为高考努力拼搏,我虽然没有交到特别关系好的知心朋友,但也有至今还在联系的朋友。这一切,从读大学开始转变…
我印象很深,2012年9月8日,大学开学的日子,我爸送我到宿舍时P同学已经在宿舍收拾东西了,她是我在大学第一个认识的人,中间经历了一次专业分流,但我俩成为同班同学、成为室友4年,换了寝室依旧保持床铺位置不变。朝夕相处了四年,我俩都是心思单纯善良没啥心机的人,所以特别投缘。我俩互为闺蜜至今已有快11年了,大学毕业后虽然不在一个地方工作,但我们每天在手机上有聊不完的话题、分享不完的事,而且是非常舒服的状态:我俩有各自的生活和工作,闲下来时给对方发消息,看见了都会回,有时候忙起来没顾上也不会有不舒服。我在F单位工作时与几个同事关系也特别好,认识也快五年了。我们有一个小群,即使我离职了也不影响我们的关系,没事呢就在群里侃大山、聊着有的没的,周末呢就约出来小聚一下,每次都有聊不完的话样的…
这么一算,我也很幸运地拥有好些知心朋友,我们都是内心比较简单性格脾气差不多比较投缘的人。有句话说,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交友也是如此,什么时候开始遇到自己的知心好友都不晚,顺其自然一定能够遇到与自己同频共振的小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