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父母语言(6)自我控制:告别伤人的亲子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黛尔·法伯曾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父母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世界上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活在语言暴力的阴影里,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

本章关键词:【忍耐】【慈爱】

亲子教育,重要的不是孩子要怎么做,而是我们该怎么做。要想和孩子和平相处,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正确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培养自己的耐心,并且给孩子最大的信任,如此,我们才能在即将失控的状态中,找到平衡生活的办法。

一、控制情绪,不让坏情绪蔓延

很多时候,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大人也难免情绪失控。如果我们和孩子一样大声吼叫,或者孩子打人的时候,我们也用打他的方式回应,不但不会平息冲突,还会将矛盾升级。更重要的是,你会给孩子树立一个乱发脾气的“榜样”,在下一次情绪失控的时候,他也会用同样的处理方式解决问题。

我们来看这个例子:

妈妈的方案突然被客户退回,她必须在晚上加班改方案,但是她刚写两个字,儿子就过来打扰她,本来就心情不佳的她更加烦躁。

妈妈:“你能不能安静一会儿?烦死了。”

儿子:“您这个表情好像一个老巫婆。”

妈妈:“你敢说你妈是老巫婆,皮痒了是不?”

儿子:“我不想要您这样凶的妈妈。您就是老巫婆。”

妈妈气急败坏,狠狠地揍了儿子一顿。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务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看看怎么样来处理我们的情绪呢?

1、愤怒时,给彼此冷静期

2、宽容错误,避免重复犯错

3、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4、接纳孩子的坏情绪

比如上面的例子,我们尝试着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

妈妈的方案突然被客户退回,她必须在晚上加班改方案,但是她刚写两个字,儿子就过来打扰她,本来就心情不佳的她更加烦躁。

妈妈:“宝贝,妈妈需要安静一会儿,你能坐下来看一会儿书吗?如果你再这样下去,我感觉我就要生气了。”

儿子果然安静了下来,他知道妈妈在克制自己,但是他真的不想看书,于是说道:“可是妈妈,我现在有点儿不想看书。”

妈妈:“那你可以在客厅自由玩耍,妈妈在书房加班,在妈妈工作没有完成之前,不要再来打扰妈妈,好吗?”

儿子愉快地答应了妈妈的要求。

总结:

自我控制、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体察孩子,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课程。

二、好话好说,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

在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随之就会说一些不该说的话,从而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其实,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明明是好话,却总是让我们说成不好的话,关心的话变成了指责、批评。

比如下面的例子:

妈妈和儿子正在过马路,儿子没有注意信号灯已经变红,继续往前走。

妈妈一把拉住儿子,气急败坏地说:“你眼睛瞎了吗?没看见是红灯啊?不想活了是不是?”

儿子赌气地甩开妈妈的手,不由分说地闯红灯过了马路,妈妈不得已也跟着追了过去,差点儿被车撞到。

我们知道,妈妈是爱儿子的,是希望儿子能注意安全的,但说出来的话却那么伤人,最后差点造成严重的后果。

那我们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来避免好好的话不能好好说呢?

1、正确识别自己的情绪,做到一致性表达:心口合一,表达一致,那孩子肯定就能开心的接受我们的建议了。

2、话到嘴边停三秒,不要让恶言从嘴巴里跑出来:当很愤怒时,请让自己暂停三秒,避免恶言恶语,转成好言好语。

3、逃离现场,将自己从愤怒中抽离出来:如果发现自己实在无法平静下来,那请告诉孩子你现在确实很生气,所以需要离开一会儿平静一下,防止直接离开让孩子感觉被抛弃。

下面几个转换对比,我们可以参考一下:

“死哪儿去了?到现在才回来。”——“你终于回来了,我很担心你的安全。”

“不能骄傲,比你考得好的人多得是。”——“考得真不错,继续努力。”

“把外套穿上,当心冻死你。”——“外套穿上,穿太少容易感冒。”

“你瞎啊?当心撞死你。”——“小心,不要撞到你。”

那对于上面的里面我们试试看:

妈妈和儿子正在过马路,儿子没有注意信号灯已经变红,继续往前走。

妈妈一把拉住儿子,心平气和地说:“过马路的时候要拉着妈妈的手,遵守交通信号灯,并注意观察四周,交叉路口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不仔细一点儿是非常危险的。”

儿子:“知道了,妈妈。”

然后儿子乖乖地拉着妈妈的手,站在路口等红灯。

看起来其实并不难做到,只要我们能够稳住自己的情绪,将我们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那就不会再伤害孩子,那孩子未来也将是一个温和的人。

三、无论什么时候,请相信你的孩子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总是更容易相信别人家的孩子,总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我们会质疑、会求证,总之不能无条件的去相信自己的孩子。而对孩子来说,父母是自己最亲密、最信任的人,无论自己是否做错,他们更重视的是父母的态度。我们的这种态度会让孩子觉得背叛了自己,那后面也将失去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更严重的,孩子就会封闭自我,不论自己受了多大伤害都不会再和父母说了。

所以我们要尝试着做到如下几点:

1、信任孩子,不要随意贬低和质疑

2、信守承诺,保守与孩子之间的秘密

3、树立榜样,做一个值得孩子信任的人

我们直接看这个例子的两种处理方式。

当妈妈冲进老师办公室的时候,看见小华垂手站在一旁,眼泪还在脸上挂着。

老师:“小华妈妈,专门打电话叫你来是因为我们班有同学丢了新钢笔。很多证据表明是小华拿的。”

妈妈听了老师的话,一边道歉,一边打小华。

妈妈疾言厉色地说道:“你这个丢人现眼的东西,从小妈妈就告诉你,不能偷拿别人的东西。不赏你一顿板子我看你是记不住。”

小华:“妈妈,我真的没偷。”小华哭着说他没拿过,不是他拿的。

妈妈:“你给我闭嘴,你没偷老师会冤枉你?你真的想要新钢笔,跟妈妈说,妈妈会给你买。”

小华委屈地闭上了嘴巴。

几天之后,那位同学找到了自己的钢笔,原来是他自己放错了地方。老师和妈妈都跟小华道了歉,但是,小华心里的伤疤永远也无法愈合,因为最孤立无援的时候,他的妈妈竟然都不相信他。

另一种处理方式:

当妈妈冲进老师办公室的时候,看见小华垂手站在一旁,眼泪还在脸上挂着。

老师:“小华妈妈,专门打电话叫你来是因为我们班有同学丢了新钢笔。很多证据表明是小华拿的。”

妈妈帮小华擦干眼泪,然后问老师:“你们所说的证据是什么?”

老师:“体育课的时候,所有孩子都在户外上课,中途只有小华回过教室。而在这之后,那位同学的钢笔就不见了。”

妈妈听了老师的话,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转而问小华:“儿子,你诚实地告诉妈妈,你有拿同学的钢笔吗?”

小华看着妈妈,坚定地说道:“没有。”

妈妈听了,对儿子笑了笑,然后对老师说道:“我儿子说他没有拿同学的钢笔,我相信他。”

老师:“可是……”

妈妈:“不能因为我儿子回过教室,就认定是他偷拿了钢笔。如果你们能证实钢笔确实是小华拿的,我会让我的孩子为他的行为负责;如果你们不能证明,我希望你们能给我的孩子道歉。”

老师听完,也觉得小华妈妈的话有道理,说再仔细调查一下。

几天之后,那位同学找到了自己的钢笔,原来是他自己放错了地方。老师和同学都跟小华道了歉。

放学后,小华迫不及待地回到家,紧紧地拥抱着妈妈,哽咽着说道:“妈妈,您知道吗?我不怕别人冤枉我,只要妈妈相信我就足够了。妈妈,谢谢您相信我,您就是我的超级英雄,我爱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反馈后,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继续发展。

无论何时何事,你有相信自己的孩子吗?

四、自己快乐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这句话你是否说过呢?

我们有了孩子后,都开始迷失自己,尤其是很多的妈妈,都将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是为了孩子。由此心力憔悴,整日焦虑。

但其实我们要明白,我们只有更好的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才能爱好自己的孩子。只有让我们自己感觉到幸福快乐了,才能让家人让孩子感到幸福快乐。

比如下面这个妈妈:

孩子:“妈妈,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都喜欢穿裙子、化妆,而我从来没看见您好好打扮过自己?”

妈妈:“我还不是为了你。有那个化妆打扮的时间,我还不如研究一下新菜式,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期末考试结束后,孩子拿回了一张不及格的卷子。

妈妈终于爆发:“我累死累活都是为了你,你就回报了一份这样的卷子?你好意思吗?”

孩子:“不要说什么都是为了我,您是为了您自己。您爱的并不是我,而是那个成绩优异的孩子。”

听了孩子的话,妈妈惊得目瞪口呆,似乎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都在这个瞬间分崩离析。

看来这个妈妈的生活里全都是孩子,已经失去了自我,认为自己的一切都为了孩子,所以更期待孩子能达到自己理想中需要的样子。所以当孩子挑明妈妈其实并不是真的爱自己时,妈妈发现原来自己所谓的付出根本没有换来自己的期待,就会彻底崩溃。

所以,为了能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那可以按照下面的两点尝试:

1、自我关怀,问问现在的自己是否感觉到幸福快乐:先把自己照顾好,才能有精力和能量照顾别人。

2、过好自己的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对未来的态度,所以每天过好自己的生活,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比如这位妈妈的做法:

孩子:“妈妈,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都不化妆、不穿裙子,但是您每天都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呢?”

妈妈:“因为妈妈除了是你妈妈,我还是我自己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的心情才会好。带着美好的心情为我爱的人做任何事,妈妈都会觉得很幸福。”

孩子:“妈妈,我问您,假如我长大后没有您所期望的那么优秀,您会不会对我很失望,或者是讨厌我?”

妈妈:“我爱你,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而不是因为你取得多么大的成就。相较于功成名就来说,我更关心你是否快乐。”

当孩子听到妈妈的回答之后,感觉前所未有的安心。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所以,拥有自己的生活,并过好自己的生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五、结束语

徐克夫的《非暴力沟通的父母语言》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每一位看了这本书的父母都能有所感悟,让我们从倾听开始,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并能适度给予赞美和批评,激发出孩子强大的内驱力,同时要让孩子塑造可贵的品格。最后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整个家。

愿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能和和美美,愿每个孩子都能散发出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更多亲子关系,可关注公众号:意渲,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