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家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早上吃饭的时候,孩子爷爷掰了块馒头递到孩子跟前,孩子往上面吐了一口。孩子爷爷很生气,当时我不在场。当我坐到餐桌上时,问发生啥了。孩子不说,让我问爷爷。爷爷跟我说后,我有点生气。就跟孩子说:今天早上这个事情,一是你不尊重爷爷,爷爷给你递馒头,你如果不吃就说不吃,没必要吐一口。第二 ,在咱们家不允许浪费粮食,你这样的行为很不好。孩子噘着嘴看着我,一脸的不服气说:爷爷可烦。我说:即便你不喜欢爷爷这种行为,你要告诉爷爷,而不是对着馒头吐一口。你先想一想,如果想不明白就去房间里想,早饭就先别吃了。孩子坐在凳子上一句话不说,赌气。
我也不理他,自顾自的吃饭。过了一会儿,我问:想明白了吗?你对这件事情现在是咋想的?
孩子说:不应该不尊重长辈,然后不应该浪费粮食。
我说:那你现在去跟爷爷道歉。
孩子噘着嘴不吭声,我心想这不就是嘴上服气心里不服的典型表现吗?心里这么想的,嘴上也就溜出来了。孩子瞪着眼看着我,说:我不去道歉。不好意思。我说:那有啥不好意思的,男子汉得敢作敢当。儿子还是坐着不动。后来,他爷爷过来了,我就代孩子跟他爷爷讲了情况,也说了以后吃饭不用给他夹菜递食物,他自己爱吃啥拿啥,不用管他。孩子爷爷也答应了。孩子吃饭,然后上学。
当然以上文字并没有完全呈现当时的整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觉得有几个点是需要重视的:
1.孩子对长辈是没有敬畏心的。一是孩子爷爷天天一张口就是批评的语气,或者说教的那种以前的教育模式,孩子跟他没有很亲密的关系。二是我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没做好这方面的引导,我自己的教育模式在以前那是相当糟糕,包括现在也是情绪化很严重,很啰嗦。三是我和孩子爸爸在对待老人的态度上也是导致孩子不尊重长辈的原因。我和孩子爸爸针对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讨论了很多次。
2.孩子不会表达,只能用行为表达。1.这源于我们平时对孩子的不尊重,比如孩子说不吃某个东西了,我们会坚持让孩子吃。类似的。当他发现表达无用的时候,可不就是得用行为吗?2.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清楚坚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就急于惩罚孩子。“失衡策略”还是没有形成自动式思维,孩子其实知道自己的 行为不对,但当我开始批评他的时候惩罚他的时候,他的内疚感就没有了,他认为扯平了。最后其实也没有起到我想要的结果。
4.目前我们家里的雷太多了,亲子关系,缺失的父亲,失控的母亲,再加上一个自我认知正在觉醒的孩子,隔代教育,简直一团乱。得想办法一个一个解决。
5.当孩子不去道歉的时候,我代孩子道歉和说明情况,其实就是把问题和我划在一个圈里了,没有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出现问题,孩子的犯错成本为0,那下次再发生的概率很大。
6.这件事情我操之过急的 处理了,当我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理的时候,嘴巴和情绪已经先于大脑开始运转。我大可以说:你先吃饭,早上时间比较紧,一会儿你要上学。下午放学回来,我们在一起谈谈这个事情。是不是更好呢?
暂时想到这么多,后面如果有机会的话,我需要再找个合适的时机跟孩子聊聊这个事情。
走在学习的路上,每天都有雷,学会排雷的技术和方法真的是必须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