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开始看这本《罪与罚》,读得很慢,每天10页或20页不等,可能还需要一周时间才能读完。虽然阅读是间隙性的,但故事和人物的演绎缺是连续的,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场景,虽然无法还原所有人物之间的对话,但人物在那种场景下的行为和感觉很清晰的,有时还能闻到汗味、听到争吵的声音和咳嗽的声音。
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写这部小说用了什么套路呢?我试着归纳一下,可能有如下几种:其一是录音机式的全程录音手法。在这篇小说中,有很多场景都在一个很小的卧室内,空间很小,作者用了全程录音手法录下了所有人物之间的对话,如同在对话现场,对话密集而又连贯的,视乎没有落下一句话,而且所有的话语都是原生态的,像似未经任何雕琢,于是人物的质地、情感和故事都随着对话而跃然纸上,读者如在偷听了人物的对话。
其二是摄影作品式的展示背景或情景。这本小说主要是对话,描述背景或情景的篇幅并不多,于是作者用了摄影的手法,用一幅或数幅照片渲染情景、勾画背景,影像的风格是简约的。拉思科里涅珂夫在“罪”后(与拉如亨分手后)来到X桥,“站在桥中间,两肘关节靠在栏杆上,躬身俯视水面,机械地凝视着粉红色的落日余辉,凝视着一排房屋在暮色苍茫中变得黑暗了,凝视着左岸上一个远远的楼顶窗户给落日的最后光线照得红光闪闪,好像火焰,凝视着渐渐黑暗的河水,而河水似乎引起他的注意。”(韦丛芜译,浙江人民出版社,80年1版,第197页)。
其三心里描写。这是这本小说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叙述方法,主角的很多描写是通过叙述其心里活动进行的,主人公自问自答。在这样的一种叙事语境下,主角有时即使不说一句话,只盯着墙面,读者也能感觉到他在认真地听着,在分析、细嚼他人的话语。
其四制造冲突。小说中每一章中都有冲突,有主角内心的冲突、主角与家人或朋友的冲突,配角之间的冲突,用这些冲突来叙述或烘托主角的罪与罚过程中的所有感觉,也正因为每一部分都有冲突,故事节奏感很强,扣人心弦,按作者的话说:“我可保证的是,小说的情节能够吸引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述,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版,第47页)。
解析作者的写作方法,是想追寻作者写作时的状态,从那样一个角度来阅读和理解这部小说,期望准确理解。模仿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作者的生活和写作阅历无法模仿,或许作者在写作时从未考虑用什么技巧或方法,他认为我就应该这样写,也只能这样写。
2014.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