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宪宗时期,京城一带有个小贵族出生了,他的名字叫杜牧。杜牧十几岁时,就爱上了兵法,他自己把孙子兵法做了一番注解献给了国家。
那时朝廷的宰相是李德裕。李德裕赏识杜牧,还曾经使用过杜牧的一个计策,获得了成功。大概又过了十年,二十六岁的杜牧去参加科举考试。但那时的科举考试在考前就定下了名次,杜牧只得了个第五名。
于是杜牧离开了京城,去投奔好友。不久后,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看上了杜牧,聘请杜牧到治下为官,杜牧欣然前往。
年轻的杜牧到处寻找为官的机会,却不知社会凶险,不知已深深陷入了李牛党争的漩涡。他曾经被李德裕欣赏过,而今又成了牛僧孺的手下,他到底是牛党的人还是李党的人呢?杜牧在牛僧孺的藩镇为官,有朝一日还要不要回到朝廷里去呢?朝廷可是一直被李党把持着。
不久以后杜牧真的通过正当的关系回到了朝廷,一开始他的官职还不断地往上升,不过就在杜牧40岁这一年,他突然被贬为黄州刺史,免他官职的人正是宰相李德裕。
杜牧实在找不到被贬的理由,只能自己分析说:可能是因为我当年从淮南回到朝廷时,李党的人就已经忌讳了。现在终于要找我麻烦,把我贬到黄州去了。又过了两年,杜牧在黄州也待不下去了,朝廷又派他到安徽池州做刺史。
杜牧十几岁的时候就关心国家大事,曾经给兵书做过注解,他是有能力有抱负的,是个军事奇才。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后生居然被朝廷赶来赶去,仅仅是因为陷入了无聊的牛李党争,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
杜牧从黄州去池州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地方,汉代的时候,此地叫乌江亭。当年刘邦和项羽争霸,项羽就曾经带兵退到乌江亭,此时他兵败如山倒万念俱灰,有一个船夫劝说他:项王,您快点上船,我把你渡过河去,过河后便是江东地区,江东地区有众多俊才,咱们可以卷土重来。
项羽是天下霸主,现在居然沦落到孤家寡人的地步,他颇为懊恼,认为这是上天要让他灭亡。他想起自己曾经带领江东的八千子弟渡过乌江,现在一个人都没带回来,有什么脸面去见江东父老呢?所以他没有上船,选择了自杀。
时光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千年,杜牧也站在了乌江的岸边。在唐代这此地已经不叫乌江亭,但杜牧执意要将他的诗起名为《题乌江亭》,可见他很明确地表达他在缅怀历史的悲情。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胜败乃兵家常事,只有忍住屈辱,才能算是真正的男儿。江东有许多有才之士,借助他们的力量,或许也可以卷土重来!
杜牧重新定义了英雄,他认为英雄应该忍辱负重,而不应该意气用事。杜牧不仅仅想评价一下项羽,炫耀一下自己的军事本领这么简单,大唐王朝也到了穷途末路,牛党李党反复上台,日日内斗,唐王朝有可能再次复兴吗?
好多人在唱衰唐朝,可是杜牧是宰相杜佑的孙子,是长安杜氏家族的孩子,是贵族,他想告诉唐王朝,我们卷土重来也是有可能的。唐王朝那么多才俊,如果任用他们,不再因党争而内耗,我们的国家还会有希望的。
杜牧或许也是在说自己,他虽然被贬黄州又迁池州,但依然相信会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回到朝廷里奉献力量,所以他不甘心没落,不会像项羽自杀乌江边一样地沉沦下去。这是因为他有典型的贵族担当精神。他的心中永远有着不愿磨灭的梦想。
后来唐宣宗李忱即位,他勤勉从政,杀伐果断,贬谪了李德裕,结束了牛李党争,并且很快控制住了宦官的势力,拿回了大权。李忱还陆续收回了安史之乱中失去的国土,百姓日益富裕,国家真的中兴了。
李忱十分注重选拔人才,在他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就把杜牧召回了朝廷,杜牧希望的一切真的卷土重来了。但是好景不长,杜牧只在朝廷做了两年的官,就主动请求外放了,这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只有他自己知道答案吧!
唐宣宗李忱也只做了十三年的皇帝,就死于长期服用丹药。他将皇位传给了长子李漼,这位昏庸的皇帝埋下了唐朝覆灭的种子。
历史总归顺着它的轨道向前推进,而杜牧多才多艺的文人气质和为了理想永远不放弃的精神,在历史的诗歌中散发出独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