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桃花庵歌一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线。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当时年纪尚小,分不清历史与杜撰的差距,一心觉得唐伯虎
是无忧无虑的风流才子,羡慕他的桃花坞、美人梦。直到长大后
才知道,原来唐伯虎不曾风流一生,也不曾邂逅秋香。
他出身平凡,其父经营着一家酒肆,母亲是小家碧玉,皆是
寻常百姓之家。唐伯虎自幼聪慧过人,十六岁时便考得秀才,名
动江南。先后结识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等人,被称为吴中四
才子。
他十九岁娶徐氏为妻,门当户对,结成连理枝,夫妻二人感
情甚好。此时的他,被温馨与爱包围着,不必为生计发愁,不必
执着功名,一心只求长伴父母、妻子。这是他一生当中最安逸的
时光,一个家,一场梦。
然而,梦总会醒来。在他二十五岁那年,家中遭到巨大的变
奢
故。一年内,唐伯虎的妻子、父母、妹妹相继过世,独留他一人
读懂
在人间。他沉浸在悲痛中,早已忘记何为欢喜。愤恨命运不公,
最
叹息世事无常,无论他如何骂天咒地,都无法换回昔日的生活。
古诗
他沉沦过,堕落过,家境日渐贫寒。他变得一无所有,没有
家,没有爱。未老先衰,双鬓不知何时已生出了白发,他不敢面
对这样颓败的自己。
在他最无助的时候,所幸好友祝枝山来到他的身旁,悉心劝
慰,让他慢慢从悲伤中走出,潜心读书。几年后,唐伯虎中应天
府乡试第一,成为唐解元。次年,又去京城参加会试。
在赶考的路上,他遇见了富家公子徐经。虽然同为考生,才
华却是天壤之别。徐经不学无术,挥金如土,二人结伴而行,徐
经对唐伯虎一路奉承,让唐伯虎有些春风得意,心智不定。
到了京城后,徐经投机取巧,用钱财贿赂主考官家仆,得到
了试题,又因自己文采欠佳,便在考前请不知情的唐伯虎帮他写
文章。后来事情败露,唐伯虎受到牵连,被捕入狱。
古来才子似乎都难逃牢狱之灾,唐伯虎在狱中饱受折磨,在
与文征明的信中,清清楚楚地写着他的悲惨境遇:“至于天子震
怒,召捕诏狱,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泪横集。而
后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
若没有这场事故,他本可以考取功名,从此平步青云。可此
时,他要面对官员的审问,饱受世人非议,一次次丧失读书人的
颜面。
案子经过一年调查审问,唐伯虎虽被判不是主犯,却难逃干系,最终被罢黜为吏。他本是才情高傲之人,无辜人狱是君子的
耻辱,如今,又让他屈居人下,只做一个浙藩小吏,如何能
甘心!
于是,他坚决不去就职,又不愿如此狼狈地回乡,便只能四
处漂泊,逃避现实。可是,逃避根本不是长久之计,独在异乡为
异客,他始终是个无家的人,过去的痛苦没有忘记,反而越来
越深。
直到身无分文,他才不得不回乡。本以为入狱的事情会随
着时间让人淡忘,可当他回到江南,又引得无数人想起,议论
纷纷。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定忧伤成疾,回乡后不久,他便大病
一场。或许正是这场病,让他看透了功名利禄、世态炎凉。
病榻上,遥想这些年的生活,如烟似梦,他也曾流连欢场,
放任自我,也曾穷困潦倒,受人冷眼,经历了大起大落,也该将
人生参悟通透。
他病愈后,选择远离人烟,归隐桃花林,展开另一段全新的
生活。
他在桃花林找到了命运的真谛,也邂逅了一段良缘。
沈九娘,青楼官伎,她倾慕唐伯虎的才华,时常将他请来
妆阁作画。她喜欢静静地陪伴在他身旁,为他铺开宣纸,递上画
笔,凝视着他作画的身影。唐伯虎笔下的美人图,气韵都与九娘
有几分相似之处,在他眼中,最美的人便是与他共患难的九娘。
二人日久生情,他
想与她结成夫妻,共度余生。
于是,在世人的嘲笑与漫骂中,守着单纯与美好。
婚后,沈九娘生了一女,名为桃笙。这名字好美,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他们不求女儿大富大贵,只愿可
以一世长安。
后来,苏州发生水灾,一夜之间,桃花林被毁,为了维持生计,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沈九娘开
始为养家而奔波,从早到晚,身兼数份苦工,终因体力不支而
病倒。
唐伯虎四处求医,郎中皆言,医术尚浅,贤妻离世!
唐伯虎没有续弦,
他细心照料着桃花林,守着日日的庭院,抚养桃笙长大为人。思念九娘时,便为她写下诗篇:“相思两地
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
云笼楚馆虚金屋,凤人巫山奏玉箫。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干里
故人遥。”
旧情难忘,尘缘未了。他晚年虽皈依佛教,号六如居士,可
他终究忘不了桃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