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芳焦点网络中级九期第155天分享 洛阳7月20日
刘老师在嵩县的讲座,一开头有说到初中老师是最不容易的,因为初中学生刚好是青春期,事特别多,问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中二病,就是说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事多,老师最不容易。此时,坐在我身边的伙伴说,初三的学生事最多,初三的老师最不容易。因为她是初中三年级的班主任,她很有发言权呀。我在想,是不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不容易的那个呢?
当听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与道理这句话时,她用简单的一个字表示抗议。会后我们有谈到这个问题,她举了两个学生的例子,从他们不学习,不遵守纪律的事件里我们发现不了学生的难处。哈哈。接纳别人,从内心里认同别人,她这样做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他这样做也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他这样做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
当刘老师讲到我们批评指责孩子和学生的时候,孩子会是什么感受?老师让我们换位思考,领导批评我们做的事有瑕疵,老公夸别人家的媳妇各方面都好让我们来感受。这一点大家倒是都十分认同,不自觉的都笑了。
下午开课前,我听到有老师讨论,中午回家给孩子使用方法怎么不太管用?难得老师们敢于实践。我的感觉是不容易看到孩子的难得之处!不容易看到孩子的难得之处呀!
我还感觉到,刘老师的课堂始终都能抓住人心,让人紧跟他的步伐往前走,而且许多老师们都做了笔记。是不是因为讲课内容很实用,这些方法和问句可以让老师们直接拿来用?也就是刘老师常说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