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三十九
有一学者病目,戚戚甚忧。
先生曰:“尔乃贵目贱心。”
刘观时问:“‘未发之中’是如何?”
先生曰:“汝但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见。”
观时请略示气象。
先生曰:“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
时曰仁在傍,曰:“如此才是真知,即是行矣。”
一时在座诸友皆有省。
萧惠问死生之道。
先生曰:“知昼夜即知死生。”
问昼夜之道。
曰:“知昼则知夜。”
曰:“昼亦有所不知乎?”
先生曰:“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着,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惟‘息有养,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息间断,才是能知昼。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更有甚么死生?”
贵目贱心,看中眼里,轻视本心。从另外角度,生活中发生什么事就去面对,处理,放下,心不动,不被外界情绪干扰,影响自己心情。身之主宰便是心,只有心上下功夫,所有事情都不是问题。
未发之中是什么样子,如果看景象表像,就已经走偏了方向,唯有心中存养天理,没有私欲才能体会,不要执着于表面,就像哑巴吃苦瓜,唯有自己体会,致良知,唯有自己去事上磨境上练才能体会,
如何放下生死之道,真正在每个当下有觉知,有良知,对所有事情规律就能看的清清楚楚,学会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