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头像闪闪:“20分钟都不到 其实时间是绰绰有余的。”再补一句“只要好好做题目。”大概刚做完题,孩子有点小得意地发来结果。
“我就说你可以。”正在睡前悦读,回复得有点潦草。
“你怎么没有说,是我自己逼迫自己的……前面一篇做的一塌糊涂,错了三个,推断错俩,插入错一个,最后一题放弃……然后再做……靠着意志就做下来了……”看得出对我的态度不太满意,一个瘪嘴的表情,小朋友再详述一遍做题的痛苦。
“没有捷径,只有死磕。”在屏幕上打下这几个字回过去。又觉得自己写得太现实了,有点残酷。还是去她房间,给个温暖的抱抱,再夸讲两句,道个晚安。
躺下来,书有点看不进去了。这八个字一直在脑子里转。真的是这样,人生无捷径,要想成功,只有死磕。
记得刚报托福班那会儿,她才初三下学期。因为有出国打算,想着总要考,就让她早点学,细水长流。不过对以前英文从未在外面加过课,学校上课内容是靠平时小聪明混个中上水平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有点“拔苗助长”了。
报了初级班,还没上两次,她就回来哭着说,不上了,要退班。老师上课根本听不懂,同学都比她大,或者是已经在外面学了好多年的。自己词汇量根本没有,上课跟听天书无异。老师态度很生硬,问问题根本不回答,就甩一句。“回去做题,多背点单词就行。”她一脸委屈的哭诉“我看不懂,听不懂怎么做呀,我肯定不会再去了。”
没办法,也不能替她上课。当时想着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打了水漂,好心疼。不过也是我的问题吧,前面对她的承受能力没有准确评估,咨询工作做得不够充分。现在逼也不是办法。虽然无奈,还是答应她不上了。
小小的不甘心,去查了各种考试的方法和攻略,买了托福入门的单词书。旁敲侧击地跟她讨论一下目前的情况,老师无法解决她的问题,主要是词汇量不够,所以在下次报班之前,先把单词问题解决。寒假开始,“死磕”词汇。买了本《托福21天的单词书》,魔鬼计划开始。
不得不说,经过那段时间我对孩子的学习能力,看法彻底改观了。以前总有我安排好任务,她能完成就不错了。这次都是她自己安排作息,每天起床就开始背单词。书上有每天计划,一般有300个左右。我看着就非常晕了,以前自己也试过各种方法背单词,从没成功过。而她每天花6到8小时背单词。竟然坚持了下来。寒假还有春节假期,经常人来客往的有许多安排。但她真的一天都没休息过。
背得烦,背不出的时候就哭哭,哭完继续。看着真的很心疼。想想这么小的孩子,读书这么辛苦,自己都于心不忍。终于熬过了书上规定的21天。
据说经过21天,就有记忆习惯的养成。现在知道,做其它事如果碰到“瓶颈期”也就是突破这个时间,等习惯养成,一切会水到渠成。
单词计划结束后,我们报了个六人小班。因为前期的准备充分,她上得毫无难度。当然坏处是每次轻松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学得也没什么进展。三期课上完,成绩离目标分差很多。从此托福又成了她痛恨的事之一。
家长一定要习惯孩子学习中的起伏,帮助他们去客服心理阴影,解决问题。对于这点我的心脏已经练得足够强大。在考试成绩的问题上,我们从不纠结。“努力就好”“减少在同一问题上犯错”。是我讲得最多的话。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有些学习的事情还是让她自己决定怎么学,怎么考,比较好。补课不是家长的事,还是应该让她有主动学习吧意愿。
托福考试的事,我现在基本不过问,她需要报名就自己订时间,负责跟老师联系上课,我只管付钱就行。有时候会跟我说说做题的烦恼和快乐,我听着就行。
学会在看到她每天玩的时候淡定,在她需要发泄情绪的时候给予安慰,需要帮助的时候一起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她的努力,多点小小的奖励。陪伴成长不是代替成长。以前把什么事都安排好的方法,既累效果又不好。
现在,最让我高兴的并不是她拿到了多少高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她已经懂得不断认识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得失,比较优劣。并且知道在想放弃的时候,靠意志力让自己再坚持一下。
看到她做到全对发来的截图,看到她不满意我态度发的牢骚。心里还是笑开了花。
宝贝,没有捷径,学会了“死磕”的你,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