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被人们尊为“医圣”。据说,他曾经担任过长沙太守,死后埋葬在南阳市内的温凉河边,如今这里依然保存着雄伟的医圣祠。2018年1月21日清晨,我第一次到达这里——
南阳是张仲景的故里,在医圣祠的台阶旁边,竖立着写有“医圣张仲景故里”的石碑,乃清光绪庚子年傅凤扬所立。但是,旁边曾经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竟然不翼而飞了?这里是我到达的第702处“国保”单位,可是没有与“国保”碑和影,心里多少有一些遗憾。
顺着宽阔的仲景路,拐入医圣祠街之后,道路瞬间变得狭窄,周围全部都是卖香火的店铺。继续向东,医圣祠雄伟的大门,赫然出现在眼前,两侧高大的汉阙,将整个建筑衬托的气势恢宏。旁边仁济桥上车水马龙,这里的人们又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拾阶而上,走进庭院,迎面是十大名医塑像,包括岐伯、扁鹊、华佗、医和、王叔和、李时珍、葛洪、皇甫谧、孙思貌和成无己,以及站立在正中央的张仲景。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涌现出了著名的医学家,两千多年以来,从来没有中断。
在张仲景塑像之后,出现一座六角碑亭,碑亭里矗立六块石碑,包括毛泽东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有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周恩来的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为医圣祠撰写的碑记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谭震林为医圣祠的题词。
在庭院之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风格的石碑。它们大多为现代所立,并且内容千篇一律,均为某位名人的题字,或者重要领导的话语。
接下来,穿过红色的山门,这里才是真正的医圣祠。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拜殿、墓亭、后院等重要建筑,旁边环绕着新修的展厅和园林,以及医圣井、医圣桥、秋风阁、春台亭等纪念性建筑物。
庭院的正中就是医圣长眠的墓地,汉代风格的拜殿和墓亭前后相连。其中,竖立着清顺治13年(1639年)南阳府丞张三异重修陵墓时所立石碑,高约八尺,上书“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之墓”。
绕到石碑的后方,一座造型奇特的墓冢出现在眼前。它的外观呈“金字塔”的形状,四角各有一尊石雕羊头,羊头已被摸得油光发亮,极具东汉画像石的神韵。在墓冢的顶端,还安放着一个方形的莲花坐,象征着张仲景高尚的品德。
在院落尽头的小院里,陈列着这里出土和收藏的众多珍贵文物。其中,一块西晋咸和五年医圣张仲景墓碑,曾经还引起大家对张仲景是否担任过长沙太守的争论。虽然至今没有肯定的结论,但是这块碑立于公元330年,距离张仲景去世只有111年,见证了医圣祠的历史变迁,成为这里最重要的一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