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带孩子去上早教课吗?
有的人回答因为跟风,因为别人去上,所以我也不能让孩子落下,必须也去上。
也有的人是因为觉得自己不懂和不会教育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学龄前被更专业的老师教育。
而我身边的很多同学和朋友都选择了让宝宝去尝试和经历早教课,大多数的回答是不让他们学会什么,就让他们在这个课程的过程去好好玩一下。
我带孩子去上早教课的目的,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观察孩子的成长阶段。
她是否能够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发展她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她的一些能力的锻炼是不是没有被我注意到?她是不是发展锻炼自己与老师、与同学的二次元、三次元的关系呢?
另一方面是让我学习,填补我育儿忽略的一些方面。
在这些受过专业培训的老师引导下,我可以如何改善自己育儿方式,关注一些我平时没有学习到和留心到的地方。我有哪些布丁的成长发育问题没有注意到的,需要给予多的关注,哪些好的方式可以借鉴,甚至可以帮助布丁搭个“脚手架”让她够一够就能够完成的新阶段,刺激她的大脑发育呢?
早教课实战体验说明书
现在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早教课带给家长和孩子不一样的体验和成长的机会。只要你有相应的经济和时间预算,结合你所在城市的早教中心,你就可以选择去感受和体验这些课程;如果你仅有时间的预算,那么你也可以自学带孩子在家进行早教启蒙体验。如果你经济和时间预算都没有的话,那么也可以作一些准备功课给帮忙带娃的老人或阿姨一些早教建议,尽可能多的创造自己陪伴孩子的机会一起体验早教。
带娃参加早教课
我自己带布丁体验了四类早教课,全脑课、音乐课、感统课、艺术课给大家分享下,早教课玩了什么,学了什么,以后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全脑课
全脑课的目的:让孩子在感官体验过程中无意识吸收信息,不求理解的,但这种刺激必须是正面积极的,好的刺激才能激发出好的大脑。
全脑开发的研究证明:脑细胞组织的形成在三岁就已经完成过半,这时的孩子大脑就像是一块海绵,具有超强的吸收能力。孩子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至关重要,是大脑形成的关键时期。
神经元细胞是千亿级别的,但是一旦形成就不会再增长数量。突触不同,刚出生的孩子突触含量50亿;一年后,数目增加20倍;3岁,基本相当于成人大脑;4岁,脑的代谢达到高峰。有专家表示,这一阶段,我们会发现儿童总是呆不住,喜欢乱动,这是由于他们接受了大量的信息,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身体也在进行着发育。
那么全脑课的活动有哪些呢?
早教课活动会在每5分钟里快速切换有一个小游戏或主题视觉观察、阅读、体验。
比如——
1、让孩子短短的坐享(安静的静坐冥想)开始;
2、认识并选择自己喜爱的水果;
3、到聆听下真实小动物声音的录音去分辨它们是谁;
4、锻炼两个小手指的精细动作的训练拿水果拼图板;
5、带着手铃跟着音乐走走圈;
6、迅速在宝宝面前展示一组又一组丰富主题的图片;
7、阅读一本原版绘本;
8、读中国经典给孩子听,比如论语、诸子百家等等;
9、父母用双手握住孩子的脚踝,让孩子倒立,然后宝宝用双手撑地;
10、用牙刷来帮助宝宝按摩;
11、做彩虹毯的互动活动等活动……
以我家布丁为例,第一次上早教全脑课的时候是1岁多,又是第一次参与陌生人的活动,对老师、同学、环境都非常陌生,所以比较紧张。布丁属于慢热型、爱思考的小宝宝,她会到处走走看看认真观察环境,看看爸爸妈妈,然后逐渐慢慢的参加早教的活动。1岁多的小月龄确实参与活动不积极,很多时候表现的比较胆小和害羞,但我非常接受这样的一个初体验状态,观察她如果参与不了可以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也鼓励她可以学习或自己勇敢去体验等等。
而等到布丁2岁多参与早教课活动的时候就表现的更加积极和热情,因为年龄和脑发育的关系,她的专注度和参与度明显比1年前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她也很欣喜地去参与活动,耐心去完成那些自己开始做不好的小游戏,并努力尝试。
音乐课
简单来说就是全程在主题音乐的环绕里开展游戏。
1、老师会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比如说今天去到的旅游城市是法国巴黎,就会播放法语音乐,让孩子去认识法国的国旗和一些特色;
2、学习一个与音乐主题相关的图片英文单词;
3、在音乐里开展写抛球或手铃的游戏;
4、跟着老师学习唱歌;
5、跟着音乐节奏听口令……
我家布丁是一个非常喜欢音乐的小女孩,每天白天随意跟着音乐舞蹈,做游戏的时候也有各种各样的音乐参与其中,她特别喜欢学习唱歌,刷牙时要播放刷牙歌,每天睡觉的时候都伴着美好的音乐入眠,有时还拨弄的电子琴、古筝感受那些不一样韵律的音符跳跃。
所以从布丁出生到现在几乎每天都在和音乐亲密接触。
对于音乐课的表现她非常愉悦和专注,因为在课前的生活里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在课上的参与她也比其他课程更加的积极和踊跃。
我对音乐课的感受是学习在音乐里开展的各种活动,积极陪伴孩子参与其中,体味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感统课
感统课其实就是早教的一起玩儿,不过是有组织有目的有系统地玩耍。
多数孩子天生就有主动探索环境的本能,会自行寻求适当的感觉刺激来满足自己的成长需求。只有少数因生理功能有缺陷,或因环境刺激不足的孩子才真正需要。
根据法律规定,专业的感觉统合治疗只能由受过大学医学院职能治疗系所训练、并考取专业证照的职能治疗师才能执行。民间许多以感统为名设计的游戏或机构,的确可促进多元刺激,但对发展迟缓或特殊儿来说,无法达到个别化调整目的;而且若只是单纯的刺激或游戏,家长自己在家也能做,简单地说就是每个孩子感觉失调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非专业的机构会一概而论用同样的办法教授,而专业的机构会有针对性的上课。
——知乎上的东方启音老师
而早教机构的老师其实是介于专业资质的治疗师和不了解这个领域的门外汉两者之间的玩耍游戏引导者,他们了解了一些感觉统合治疗方面的知识,依据这些知识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锻炼的活动和游戏。
比如图片的这些宝宝大运动训练的器械。
或者自行搭建一些简单的路障让宝宝攀爬穿越。
所以让孩子参加感统课程,家长应当抱着透过课程了解孩子需求和发育情况,学习如何在家里或其他环境,也能建构适合学习模式的心情来参与课程。
因为有一部分感统障碍的孩子是因为后天环境刺激不足,家里过于保护造成的,比如说没有让孩子足够多的锻炼爬行能力直接帮助孩子过渡到直立行走的阶段;没有更多机会给孩子训练攀爬能力直接抱起他们;没有进行过平衡能力锻炼等等。
这些成长过程当中容易被我们忽视的能力,可能被各种育儿忙碌匆匆掩盖了,但在上感统课的时候就会暴露出来,孩子在这些方面有欠缺。
比如我家布丁爬行的阶段非常短暂,就直接愉快的进入直立行走的过程,导致她的爬行能力薄弱,参与很多锻炼爬行能力活动的时候就凸显出现,以致她在参与平衡感训练走平衡圈或平衡板的时候表现出的困难。
我在孩子上课前就弄清楚造成我家布丁一些方面感统失调的原因以及充分了解上课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并且创造时间参与孩子的课程,仔细观察孩子在哪一些能力的锻炼方面显得薄弱,每一次上课对比是否真的有进步等。我还可以顺便偷师学习下,这样在家里或户外活动的时候也能带着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一起锻炼。
艺术课
各种绘画、贴纸、色彩等等作品的诞生课堂,不仅仅在早教课里,在家里都可以完成的。
艺术课其实非常开发,不要强求宝宝一定学会画什么东西,重点是让她感受色彩和与色彩结合创造的过程。
认识下颜色,用手指头或者其他物品来与各种颜色亲密接触然后创造出自己印象派抽象画作。
但是不同的宝宝兴趣点不一样,比如我家布丁比较喜欢颜色和线条,喜欢去乱涂乱画,但是有的男宝宝就不太喜欢画画,所以让宝宝多去接触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很重要。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宝宝的专注力锻炼,比如今天布丁就是和另外一个女同学一起上课,但是注意力和她一个人上课的时候就差很多,一直被别人说话或者行为所吸引,忘记自己要干什么。宝宝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本来就非常短暂,所以创造一个有利于宝宝注意力集中的环境很重要,让她专注于当下自己的活动体验,在大脑发育的早期就开始有意识的训练她这方面的能力。
这类课程非常容易在家里自行开展,父母请备好颜料、水彩笔、水粉纸、围裙(以防水彩沾到衣服上)、画盘、颜料笔、毛巾、笔筒、画册即可。淘宝店和实体店均有销售,请根据自己喜好准备好这些色彩装备。
然后选择一段宝宝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我一般会在早晨带宝宝外出散步,选择下午午睡后来专注作画,用她的小手指作画,或者用棉签、颜料笔、水彩笔等等。
不能太强求宝宝特别长的时间专注作画,布丁一般最长坚持30-40分钟,有时间心情不好会更短。但是随时保持开发的心态与宝宝一起创作,也耐心引导,更需要宽心接受宝宝的即兴创作,又立马结束创作的尴尬局面。
每一次与宝宝亲密接触的体验都是在创造美好回忆的剧本,不要刻意要求一定要得到什么,收获什么,放下对结果的执着,专注与孩子体验和感受过程。
我也会以孩子的视角去审视这个创作的小活动,开心就好,喜欢更好。
给父母(参或与早教陪伴者)温馨提示
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可以参与陪伴孩子一起去感知游戏和体验,观察孩子的状态:比如是否专注或不耐烦,是不是对一些环节的活动感觉到害怕和担心等等。
在去上课前帮助宝宝做好心理和物品准备,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做好记录,帮助宝宝搭个“脚手架”适应下环境、理解下活动的规则、鼓励或观察孩子的参与情况等。
早教课的选择也多了一个方法让我学习如何观察孩子,与孩子沟通,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在早教的过程当中,我也必须要和手机断舍离,专心陪伴孩子,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对我自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注力锻炼训练,所以在宝宝上早教课的过程里,我也顺便一起被上课,理解自己和宝宝,更学习践行高质量的亲子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