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ours中文译做时时刻刻。名字都这么文艺缥缈…因为里面有virginia woolf就对了。
曾经我用过她的照片当头像,朋友就问谁啊为什么用这个?朋友啊我该怎么解释。现在微信头像是梵高的向日葵,朋友继续问为什么?嗯,也许下一秒我就要割耳朵了,这当然是戏谑。当遇到人生诸多困境,当发现现实不过如此,看着这些前辈,还能得到些许安慰。
我不曾想还真有这么一部片,云里雾里,蒙太奇手法,片段式回忆,故事性没那么强,却深得文青的心,我更愿意叫它灵魂于灵魂的对话。
伍尔芙本人,被我们熟知的是那篇课文《墙上的斑点》,是意识流的大师,还有她的精神疾病,她的天才哲思,被人津津乐道的同性恋倾向。然而她的履历远不止这些,她知名的著作还有《达洛维夫人》(这部影片中,这是重要的联系点)《到灯塔去》《雅各的房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先锋。
在这部片中,妮可基德曼演的伍尔芙得了奥斯卡奖。反正是我女神。
伍尔芙有两个世界,一个现实中的,一个她笔下的世界,在那个世界,她掌握着生杀大权,谁可以在这个世上继续活着,谁要离开。
“为什么有人必须死” 。 “要让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生命”。 “那谁自杀呢” 。 “诗人,那些心怀梦想的人”。
这是她的答案。
伍尔芙最后选择了自杀,“要认识生命,知道它是什么;要直面生命,无论它是什么;最后把它抛弃。”这是她下水沉溺,告别这个世界给出的答案。
她终究不会被世俗所牵畔。伦敦这城市让她抑郁,于是和丈夫归隐在小镇,过着悠闲而平静的生活。但逃避生活本身,永远也找不到和平。于是伍尔芙偷出家门准备搭乘伦敦的车,被丈夫阻止了。
得不到想要的自由,丈夫的爱,世俗的生活,被疾病困扰着的身躯,全都是牢笼。比起在别人控制下终其一生,比起在压抑里度日如年,她选择了死亡。
另一个女人劳拉,原本在幸福的生活里相夫教子,但这样的生活并不是她要的,在与死亡苦苦挣扎后,抛家弃子,寻求自己内心的道路,这是一条与世俗背离,却真我的路。她直视了内心的呼唤,死是为了找回自我,活着也是为了找回自我。
还有一个女人克拉丽莎,直到自己唯一的寄托查里德结束生命离她而去,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的生活意义。而查里德的窗外一跃,亦是对自由的追求,他的生命不属于任何人,不属于克拉丽莎,他再也不用为了克拉丽莎多活十年,无论这份爱有多重,他可以现在就离开…查里德是诗人,是艾滋病患者,是上文劳拉的儿子,他对母亲的离开一直怀有敌意,只有当自己决定,抛弃克拉丽莎临窗一跃时,他也许才明白母亲当时的决定…
她(他)们都做出了忠于内心的选择,或死亡,或活着。我们都习惯于接受人生的给予,在平庸的生活下活着,总有一天,我们会对生命的意义刨根问底。
如果看了我写的还是云里雾里,是时候去看看《the hours》了 (手动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