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D57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人事变化:
兴讨贼师的丘俭被慎城县令趁醉酒杀了,“将头献于魏兵”。文钦“见势危,遂投东吴孙峻去了”。
司马师目痛不已,“眼睛迸出而死”。
故事发展:
又出来一个英勇的小伙子,年方十八,名为文淑,小名阿鸯,有万夫不当之勇。
这文鸯乃文钦之子,跟着父亲建功立业。文鸯单人单马在魏营大杀四方。“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可惜的是“文鸯人马不知所向”。
司马师离开,为安司马昭之心。钟会建议曹髦“封爵以安之”,“中外大小事情,皆归于昭”。
姜维再次伐魏。夏侯霸在这几次伐魏中,出谋划策占据了很大分量。
姜维在洮水取得胜利,认为“洮水一战,魏人胆裂,吾料狄道唾手可得”,要乘胜追击。张翼“再三劝谏,维不从”。在狄道中邓艾之计,收兵退屯于钟提。
八卦:
诸葛诞在司马师镇压丘俭和文钦的时候出现,特意查了一下身份。发现其为诸葛亮族弟,当时的人评价:蜀得其龙(指诸葛亮),吴得其虎(指诸葛瑾),魏得其狗(指诸葛诞)。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人事变化:
张嶷为救姜维,被魏兵乱箭射死。
乐綝被诸葛诞斩杀。
东吴孙峻病亡。
故事发展:
邓艾与姜维真是势均力敌,两人的“五出”和“五可胜”心有灵犀。无奈“艾年虽幼,而机谋深远”,姜维夸赞“今观邓艾所为,不在吾师之下”。没有听从众人劝说的姜维兵败,复回汉中。
司马昭“常怀篡逆之心”。心腹人贾充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并代他去试探消息。诸葛诞首当其冲,贾充托名劳军,诸葛诞设宴待之。酒至半酣,贾充半真半假的说出来意,谁料诸葛诞大怒并斥责贾充,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却不知贾充的真实目的。
果然,司马昭要先下手为强。诸葛诞奋起反抗,先是斩杀扬州刺史乐綝。并送儿子当人质求救于东吴。
这时候的东吴也是乱作一团。孙峻病亡,从弟孙綝为人强暴,却手握大权,吴主无可奈何。还好孙綝愿意支援诸葛诞伐魏,司马昭听从贾充之言,“奏请太后及天子一同出征”,为保无虞。“太后畏惧,只得从之”,“髦畏威权,只得从之”。司马昭这也算“挟天子令诸侯”吧。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人事变化:
朱异因战败,被孙綝“叱武士推出斩之”。
文钦因谏言诸葛诞,被诸葛诞斩之。
东吴的全氏(全祎、全端、全怿)、唐咨降司马昭,诸葛诞的蒋班、焦彝,文鸯、文虎降司马昭。
东吴的于诠“受命而出,为人就难,既不能救,又降他人,义所不为也!”死战而亡。
诸葛诞被胡奋所杀,其老小皆尽枭首,灭其三族。
故事发展:
又是兵荒马乱的一回。
两场战争,诸葛诞对司马昭;姜维对司马望。结局显而易见。
诸葛诞的失败从盟友和自身都能找出问题。孙綝的骄横,诸葛诞的自负,都是失败的引子。司马昭势力是大,但敢战之士并不是没有,最终跟随诸葛诞的数百部卒,直杀至尽,终无一人降者。
姜维还是一心伐魏,谯周劝谏不从。
姜维拿下司马望轻而易举,可是邓艾浩浩而来,两军对阵。最终因寿春之战结束,姜维看到“今番伐魏,又成画饼矣。不如且回”。
这一次,姜维也五次伐魏。
阿淼写于2021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