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物无对

从与物无对

浅谈亲子反思

今早《只是一物》,

最后心师讲“要向孩子学习”,

瞬间泪目

这两天刚好也在反思:

教育,亲子,养育关系…

家庭教育的本质就是自我教育

这是我对家庭教育的理解,

但这两天我反思:

最大的设限是自我设限

为人父母,真正限制我们的

不是:我不知道,而是:我知道!!!

所谓教育除了要持续自我教育,

还要始终保有一颗“无知”心,

以全新的开放心态向孩子学习,

你会有豁然开朗的感动

前两天跟我儿交流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

他最后说(原话复述):

与物无对,是说良知创造物质世界,

与物质世界不是对立的,是统一的。

所以“与物无对”就是心想生老师以前讲的一心三藏……

我说:与物无对,是说无二元,

无善无恶,心之体…

他说:都行吧,好像差不多……

他觉得“差不多”就行,

我不行,含糊不清想搞透彻,

那就允许我执着一下🤗。

感觉得他的理解更有深度,

便查了一些关于“与物无对”

的出处和相关资料,简直拔茅连茹。

后来还是不太清晰,

于是请教了心师。师回复:

你俩的合到一起就是完整的。

本以为菜是菜,饭是饭,

最后心师给上了一盘子盖浇饭!

完美!🤪🤗

一个13岁的孩子,

只偶尔听心师解读儒家部分,

竟然对与物无对的理解有一心三藏的悟处,

身为人母又随喜又自愧不如!

自己明明是龟兔赛跑里的小乌龟,

还督促兔子快跑!

也真是验证了,老灵魂必然是老山参,

2000年的再来人都是武林高手!

怪不得人家兔子在树下乘凉,

躺着玩手机,打游戏,

大概发现这世界有些无聊吧,

又或许他们觉得还不到

老子利刃出鞘的时候

不要操心你的孩子,

但要操心你的良知!

在致良知的路上,

知行合一的养育模式要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亲子关系中格物并不难,

喜怒哀乐发,发而中节都做得到。

但大多同修(泛指一切法门的同修)

会卡在“知行合一的行动”,

其实还是卡在“信”上!

你真的相信心即理吗?

你真的相信喜怒哀乐里无数平行宇宙吗?

你真的相信焦灼的亲子关系是你们的共舞吗?

你真的相信你越放心孩子越好吗?

你信吗?你信吗?你信吗?

你不信!不信就不敢!不敢就抓取控制!

越控制越焦灼………

一些父母嘴上说:

对孩子已经臣服接纳了,随顺一切了……

实际上还是害怕恐惧焦虑,

把没办法说成“臣服接纳”,

即便表现成臣服接纳的样子,

是怕孩子出事而不面对罢了!

是对养育关系束手无措!

逃避不是随顺,让你放下不是放弃!

如何区分,要问自己的心!!!

诚者,天之道。

诚之者,人之道!

真正的信任才是能随顺。

无论他以后经历什么,

你都无条件相信那是最佳利益,

相信这是身为父母的最佳利益,

相信这是孩子自己的最佳利益!

无论怎样都坚定的相信:

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

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

诚然,孩子自带业习果报,

你肯不肯承认,

那也是披荆斩棘为成就你而来!

你可能会说:我也是孩子!我也有伤痛啊!

所以先圣教导:舜不遇瞽叟,

则处瞽叟之物无由格。

你难道不好奇,

舜面对如此奇葩原生家庭,

他怎么做到成圣成贤的?

在所有关系功课中,

其他关系我们或许可以逃避,

婚姻关系,工作关系,朋友关系…

虽然这些关系割舍也会痛,

明知是缘聚缘散,但有勇气主动放手。

亲子关系不行,至少我不行!

亲亲骨肉是我难以割舍的人生主题。

上对父母,下对孩子!

所以倍加珍惜和感恩。

我自己一路实践过来,

知行合一的行动是亲子关系中的初学“难点”因: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知行合一的沟通

知行合一的鼓励

知行合一的陪伴

知行合一的建议

知行合一的说教

甚至包括

知行合一的吵架

知行合一的离开

知行合一的忽悠……

这些都需要真切笃实明觉精察,

不可欺瞒,放下期待,方可真亲子。

要有耐心,自律!

孩子永远比成人敞开,

只是他们需要时间观察

你是不是够敞开,够允许,

值得信任,同时情绪稳定。

孩子透过这样的观察才知道:

哦!我是安全的!

他才开始跟你交流。

任何一个孩子,

无论此时他多么压抑叛逆,

但是他绝不是故意如此,

很多孩子在情绪爆发之前,

就已经试图控制压抑自己很久,

只是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们也不清楚:我怎么了!

情绪背后一定有原因,

关键是身为父母有没有勇气承担:

我对一切付百分百的责任!!!

所谓叛逆期是名叛逆期,

这个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成为快乐的榜样,

而不是一个行走的恐惧体,

其实我们能真正给孩子的,

只是无条件的信任,那才是“爱”!

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

一颗无限好奇的心,陪伴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修炼自己,

最后见证彼此成长!

享受为人父母的生活乐趣,

而不是要把他栽培成一个你所谓理想的模样!

五十块钱再拼搏也没有一百块钱招人喜欢🤪

仙人掌再努力也开不出玫瑰花![奋斗]

但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价值和意义!

不要期望:

孩子开始“修”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那依然是我们出于恐惧的妄想,

先修自己,永远是最快最有效且彻底的!

慢慢学会尊重孩子,

尊重他有他自己的人生剧本。

如果我告诉你:

学心学的孩子,

发脾气也踹门,

作业搞不明白也砸墙,

做练习题不会也撕卷子,

心情不好也爆粗口,抱怨老师,

拿着手机刷抖音没完没了,

打手机游戏狂呼乱叫,

周末玩到半夜才回家,

还理直气壮的对你说:我在喜悦之道里,

所以我玩到半夜没毛病!

当他学到一知半解,

说幻相无意义,上网抄答案时;

把人欲说成“我的好感觉”时;

回怼你:“我就愿意”时;

有无数让你脑壳炸裂的诡异行为时……

我永远先处理自己,

闭上眼四句教就是你的“紧箍咒”

老娘是如来佛祖,

一个猴子怎么蹦哒也无非如此

其实我们只能处理自己,

最终发现:我们只需要处理自己!

孩子有任何情况父母定得住,

天地才位焉,万物自然育焉……

而神奇之处在于,

我们越定的住,

就有更多的灵感跟孩子互动,

互动无碍孩子自然身心健康,

大多时候无物参与,孩子自行转化,

因为向阳生长是生命的原始动力。

记得《瞬息全宇宙》里

杨紫琼跟女儿较量时呐喊:

不要叫我伊芙琳!我是你妈!

这种底气十足的呐喊,

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

越来越能体会儒家,是把我们带回红尘,

透过圆融各种关系,

去验证本自具足,

德内有仁心,仁心生明慧,

和你的精灵携手造化,

这才是修行的无限乐趣!

炸翻奥斯卡的《瞬息全宇宙》

诠释的就是仁者无敌的修行要义!

14岁是青春期的危险阶段

他们开始感受到丰富且复杂的情绪

脑神经科学称之为:

脑部的前额皮质发育还不成熟

没办法拥有成年人的控制力🧠

专家们这说法听来挺专业且懵人吧?[发呆]

但我从与物无对的角度看

青春期是“小我”的快速强化期!

小我快速强化,自然有很多不舒服,

但这也是青少年

在彻底进入人性游戏前,

必须经历的“装备”期!

所以冲动任性敏感脆弱叛逆自控能力差…

他们能感知到一切无意义,

但又不知道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

这个时期非常考验养育者,

是否能定静安虑得,

是否能帮他们先到真正的“意义”!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勿正,勿忘,勿助长!

只要时刻谨记这三勿四毋!

在亲子关系上一定犹鱼得水!

最后分享一下心二代的经典语录:

1信念系统是用来玩的!

2有些游戏只想玩一阵子,玩够了,长大以后就不想玩了!

3你看到的我,只是你的电影播放厅的我,真正的我在几号电影播放厅你完全不知道!

4做功课的时候想法太多分析不过来,

就体验感受就行了呀!

5我挺好的呀!你觉得我不好是你的事!

跟我有毛线关系!

6我说嗯,是代表我听到了,

怎么做是我自己决定的!

🤪🤔

推荐三部父母和孩子必看动画片:

1青春变形记

2心灵奇旅

3头脑特工队

一体之仁随缘阅之

感恩心师一路指引

感恩同学们一路陪伴

祝所有孩子身心健康

祝天下太平

祝所有人大自在大圆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