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汣月
距离上次修冰箱也只有俩月时间,这又坏了。上次维修是因为冷藏处制冷效果不好,打了售后电话,本地售后人员上门检查,听完我的描述,初步判定是后面背板处线束氧化了。
果然,打开后看到线束都发黑了,上面包裹着厚厚的白色固体,如果维修的话需要切割,再换新的,得拉走才能换,维修费用倒是不高,几十块钱,但是拉冰箱的费用高一些,来回需要二百多。
没办法,这个冰箱才买了没几年,大几千,扔了也怪可惜,只好让他们拉走维修。
有人说电器一但维修一次,以后就不会再好了,这不,用了没多久又坏了。这次不是老地方的毛病,而是冷藏处打开门一股子化学药品味道,起初我以为是食品的缘故,全部拿出来,再清理一遍,再次打开还是味道很大。
给维修人员打去电话,他让关掉冰箱,擦拭干净,看看行不行,我照做了,停了两天,再次通电,谁知又出了新毛病,冰箱整体嗡嗡响,算了,不修了。
最近这段时间,开启不用冰箱的日子,早上买菜,买够一天的量,吃多少做多少,每顿都可以吃到新鲜的,再也不用吃冰箱里的剩饭菜,也不用吃冷冻食品,只是每天去买菜相对麻烦了点,但是这样对身体健康是有益处的。
从科学角度来看,冰箱虽然能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但它并非“保鲜神器”。低温环境在抑制大部分细菌生长的同时,也有一些嗜冷菌能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存活并繁殖。例如李斯特菌,它可以在 0 - 45℃ 的环境中生长,尤其喜欢 2 - 4℃ 的低温环境,常藏身于乳制品、肉类、蛋类等食物中。一旦人体感染李斯特菌,可能会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对于孕妇、老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而新鲜现做的食物,减少了细菌滋生和变质的风险,从源头上保障了饮食安全。
此外,食物在冰箱内长时间储存,其营养成分也会逐渐流失。以维生素 C 为例,菠菜在冰箱冷藏 3 天后,维生素 C 的含量会下降约 50% ;草莓冷藏 2 - 3 天,维生素 C 损失可达 30% 以上。新鲜采购、及时烹饪的食材,能最大程度保留各类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让每一餐都更具营养价值。
不用冰箱的生活方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环保。冰箱作为高能耗家电,其运行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电能。数据显示,一台普通家用冰箱每年的耗电量约为 300 - 500 度,长期使用会产生不小的碳排放。停止使用冰箱,不仅能降低家庭用电成本,还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而且,减少食物因储存不当而变质丢弃的情况,也避免了食物资源的浪费,符合当下绿色生活的理念。
经过这段不用冰箱的日子,我深刻体会到,生活中的一些改变虽然起初会带来不便,但换个角度看,或许能发现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智慧。当我们跳出对电器的依赖,反而能更贴近自然的节奏,感受食物最本真的味道,也为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环境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