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籍青年作家宋雨霜参加“开学第一课·与孩子谈写作”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很开心在2024年春季学期和大家见面,谈阅读与写作......”2024年元宵节上午10点,黔江朵兰酒店会议室“闹元宵”活动结束后,一场精彩的文学讲座拉开帷幕。此次“闹元宵暨青年作家谈写作”活动由元心艺术培训学校主办。
主讲嘉宾宋雨霜是黔江人,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硕士,四川省作协会员,目前任教于成都文理学院,是该校文法学院写作课程负责人,著有散文集《生命的芭茅花》,获第三届马识途文学奖、第四届四川散文奖等。作为从黔江走出去的青年作家,她一直坚信地理的故乡也会成为“文学的故乡”,在汲取家乡的文学营养时不忘回馈黔江这片武陵山腹地。近年来,她受邀给黔江中学、人民中学、青衿书院、金洞小学等开展过文学讲座,并表示希望播撒“芭茅花的种子”,期待更多的黔江孩子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写出精彩的作品。
从谈到黔江的地道美食炸洋芋、鸡杂等开始,她迅速拉近和孩子的距离,以“我是黔江人,我希望用好作品为黔江代言”开启讲座。第一部分,她启迪孩子思考写作的意义。她以姜二嫚的《光》为例,谈到写作者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灵感,并借由文字开启浪漫的想象,表达出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她又提到写作可以培养共情心、碎片化时代缝补身心、让过去的时光复活等。在第二部分,她用三个关键词表明童年的礼物,是写作者的法宝。观察、联想、记录,简单的三个词,在宋雨霜的童年却演绎出格外的精彩风景。她坦言自己儿时曾是一名留守儿童,在乡间放牛时喜欢看云,看花草,看露珠等。并以原创诗歌《天上有多少云》为例,简述了童年时期的观察如何转化为写作素材。在《和竹笋比高》《带着小虫读书》的作品中,她谈到了如何开启联想,保持好奇心是作者的重要禀赋。在谈及记录这一习惯时,她展示了从小到大的日记本,堆积如小山的日记本见证了一段段成长的故事。
第三部分,宋雨霜从素材从生活中来、阅读是写作的弓、建立写作共同体、培养作品意识、敢于参赛投稿等多个方面谈写作方法。在写作素材方面,她以散文《外婆的手》为例,讲解了如何写亲人,如何观察,并带领孩子们做创意思维练习,三分钟内写20个名词。“这些名词关乎你内心最柔软,最隐秘,也最重要的部分。名词折射你精神深处的秘密......”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她,习惯在授课或者讲座中融入心理学元素的训练,看见、倾听、尊重、表达等词语都是她的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中常见的内容。在创意思维部分,她带领孩子们一起观看央视视频《如果你要写年》,开展即兴诗歌仿写,并以《屋檐上的牙齿》为题,引导孩子现场编童话。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写出很不错的诗句、童话故事线。
最后,宋雨霜也给在场的家长提出了建议,多陪孩子阅读,适当时候参与孩子的创作,亲子共读共写时光如此珍贵,不仅仅关乎写作成绩,更关乎成长与亲情。
“愿每个孩子都能像芭茅花一样茁壮成长,拥有一支芭茅花之笔,勇敢自信地写下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在宋雨霜的真诚祝福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合影结束后,她向参与互动的孩子送上笔芯、书籍《生命的芭茅花》以示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