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天日更 D3 你为谁写作

    “姑姑,你喜欢哪个演员啊?”

    周末是全家聚会的日子,我和弟弟一家照例在周六回到父母家。这是九岁的侄子,松子儿,跑过来跟我排排坐下的第一句话。

    “嗯?我想想啊。。。。。。姑姑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演员呢?松子儿呢?”

    “范!”小家伙神秘兮兮的说了一个字。

    “谁呀?范?”

    “范冰冰”。这次松子儿的表情中竟然有一丝扭捏了。

    “矮马,你家儿子直男呀!”我一边调侃着弟妹,一边抓起遥控器。“来来来,姑姑给你找范冰冰啊。”

    话虽这么说,在我对范冰冰有限的记忆里,一下子检索得到的只有那部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影片很快找到了,我亲了亲松子儿的小脸蛋跟他一起看了起来。 

    影片一开头是王守一和表嫂三十年前打电话的那段铺垫。这里没有范冰冰,我指挥松子儿快进下去。在快速播放的镜头中,我以一个成年人的敏锐,稳准狠地捕捉到了范冰冰出场的第一个镜头——她和王守一在车内翻云覆雨。

    停!范冰冰、范冰冰! 我一边喊一边向侄子望过去。

    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镜头,一直等到了范冰冰的正脸。茫然地和我对视了一下,说:怎么这样啊?然后呢?

    你别管然后啊,范冰冰好看吗?

    嗯!好看! 松子儿那原本充满疑惑的面颊上再次露出羞涩而甜蜜的笑容。

    这时,弟妹终于忍不住了。姐姐,这个我们松子儿还看不懂呢,还是给他找武媚娘传奇吧。那里面范冰冰贼好看。

    在接下来的观影活动中弟妹和松子儿之间持续着以下的对话:

    范冰冰好看吗?

    好看!

    韦贵妃呢?

    不好看!

    杨妃呢?

    一点不好看!

    萧淑妃?

    还行吧,没有范冰冰好看!

    好看什么啊,像个狐狸精!

    晚上回到家里,又回想起这段场景,其实我也承认范冰冰好看,或者说我很理解为什么有人觉得范冰冰特别好看。可是另一个层面看,我又不觉的她好看。

    为什么呢?粗浅地说这算是男女有别吧。如果仔细思考,这正是审美的差异性。

    所谓美,是指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但它本身是一种主观感受。

    审美具有普遍性。事物的外在特征,比如颜色、质感、气味,眼睛的大小、皮肤的颜色,无论谁观察都会得到一致的结果。最广泛的大众层面的观察结果是趋同的。这样的审美体验具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审美又具有差异性。因主体的成长经历、社会文化、个人好恶、性格、知识结构等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经常说三观不同的人相处起来经常会产生摩擦。所谓三观说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个人感觉三观中的价值观是地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尺度又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一类人眼里不偷不抢的并无不妥,而在另一类眼里则是给他人带来了困扰,是件羞耻的事。

    一个人可能为了买一个漂亮杯子花费上千元。那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个手作是有灵魂的,那种或温润或朴拙的器物之美可以带来无比的享受,甚至那种同好之间难以言说的、微妙的高下之争中也同样蕴含着成就感。

    另一个人却可能会认为食器最重要的不过就是作为器皿的功能性,有几口锅几个碟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味菜肴本身。

    再延展一些,我们刚刚谈到过美是指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说到需求就离不开经典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在需求金字塔上端的是自我尊重、被他人尊重、信心、成就等尊重需求,顶端的则是价值观、创造力、责任感、引领性等自我实现需求。

    范冰冰是美的,但是在我眼中,她的美具备些许的色欲特质,她的美是单纯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而那些满足我更高层面需求的,比如因为饱读诗书而具备的书卷气质,却不容易捕捉得到。甚至,仅仅因为她的脸型符合大众审美,而让我感觉不够有独特性。从而最终对她的原始美有些抵触。

    由此,我也联想到了自己加入无戒的目的。

    我在第一天的日更就提到,我想把写文章发展为自己的第二主动收入来源。这就区别于以往的自言自语,要想获得收入就需要有受众。 那么,什么样的人群是我的目标受众呢?

  当然,文章的目标受众不一定,而且一定不要一成不变。但是,具体到某一篇特定的文章,作者心目中应当有明确的定位才可以。文体、行文和论述的方式应该有针对性的调整。如何在文章中引用经典,引用什么样的经典也会有很不同的考量。投稿的平台当然也会有所不同。

    也许,作为一个零基础的“未来作者”,这样的思考未免有些过早。但是我觉得这会决定我在素材积累的方向性上有所选择。

    在一个进入门槛不算太高的行业里,可以预想到的就是大量同质化内容的生产。想要生存,就需要差别化发展。在熟悉自己也熟悉行业的过程中,慢慢摸索自己的强项与特质,并集中资源进一步突出和完善自己的强项与特质。这大概,就是差异化竞争能力的养成所必需的吧。

    套路也许可以带来暂时的温饱,但是套路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坚持日更,培养最基本的下笔能力、叙述能力。

    2、 不仅止于捕捉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信息的敏感度,而应当展开联想和提炼,升华到思考的阶段,并能从中形成可以输出的内容。

    3、 逐渐认识自己,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的写作道路。

    最后,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希望我价值观中珍视的那些需求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以实现。

    说到底,我是为自己而写作。你是你自己的选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