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执掌天下,惟有用心聆听,尚可了解万物之蕴意,心不在焉则易坐失良机;在臣庶处,有礼有节,可求得“真经”;国家繁荣富强之伟力根源于天下万民,帝王如若不能“降龙伏虎”,聆听万民之心声,天下必将其弃之;治国哲学,以耳不旁听为要。
听之繁体,耳下一王,寓意能听者为王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能听者,必不能言,自古聋哑不分家;国君海纳百川,虚怀若谷,以聆听为明察一,察不明则奸佞生,奸佞生则贤人去,贤人去则国不举,国不举,则必殆,殆则危矣;明君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见,而后可以听人言;昏君则大相径庭,自行其是,逞一时口舌之快,祸国殃民,得一世伤心之悔。
君臣之道,以肝胆相照为基,国君经过聆听架信托之桥梁,以改朝堂之风气,朝臣闻宠若惊,遂披肝沥胆;人带着一颗单纯而高贵的心降临于世,帝王驻足,聆听其内心真实的声音,不使其成为灵魂上的孤家寡人,尽揽天下民心民意,集众智众力,以殉国家之急。
晋唐龙磊
博观百代帝王,明太祖、宋仁宗、唐太宗深谙聆听之道,诸君谨言慎行,以聆听之姿示之诚谦,知其雄而守其雌,实则意在投石问路,引蛇出洞;国君掌握其信息越全面,执政根基也就越牢固,进则可攻,退则可守,既可趋利,亦可避祸;帝王明万千处世之作为,效法浮屠,处喧哗闹市,寂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