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剃头匠》这部影片的心情非常沉重,中间中断几次以平缓心绪。从老年逐渐走向死亡,这段生命历程是我们要面对的,或者说我们宁愿选择有机会面对,否则,岂不是活不到老年嘛。
如果用平常审美观来看影片,那么里面很多画面都会引起不适,不忍直视。老人布满皱纹、长满老人斑的脸庞,老人干瘪的嘴,老人的口齿不清,老人的迟缓,老人的假牙……与老人联系在一起的画面,镜头不能太近,放大了,硬生生地推到眼前,看着非常难受。
但是,镜头换成北京城的老胡同、老建筑,给我的感觉又不同了。我喜欢老胡同的古朴老旧,阳光洒在胡同巷子里,照在干净灰暗的地板上,镜头落在骑着三轮车的老人身上,随着他的背影缓缓地远去,消失在胡同的尽头。
老人一个个离去,老旧建筑一片片地被拆除,老传统一个个地失传,可惜吗?不,我们只是感慨一下而已。
这是自然规律,自然会处理。
那些不是陪伴年轻一代成长的老传统,年轻一代对它们没有记忆,没有记忆就不会怀念。他们没有对爆肚的记忆,不会怀念爆肚,对他们来说爆肚不及一杯网红奶茶,一杯西式咖啡,一顿洋垃圾食品。
我常常怀念小时候吃过的原汁原味的番薯、芋头、蔬菜、鸡、鱼、猪肉,那是因为我对那些东西有记忆。在都市长大的小孩呢,就像我香港的朋友说她的小孩那样,没有防腐剂的东西,他们是不吃的。他们是吃包装食品长大的一代,对我们喜欢的所谓原汁原味的食物碰都不会碰。
至于剃头那种老传统、老手艺活,年轻一代更加不会怀念了。年轻人要理发,直接到发廊就是了。现代的剪发技艺更能满足他们。发式千变万化,技术先进,又快又好,环境干净卫生。
我们无法阻止人类社会的发展。别说这些老传统,就是更现代点的东西,也在逐渐式微。电子产品普及,报纸书刊杂志渐渐消失。微博取代博客,短视频兴起,斥巨资拍摄的电影不及由手机随意拍下的短视频传播广……
对于老的东西,任何一切东西,真没必要去保护,我还是那句话,自然会处理,就像人老了会死一个道理,死了就死了,消失了就消失了,反正有新的东西会取代。
我要做的是,存够养老的钱,坐看社会变迁,只旁观,不参与。在两腿一伸之前,立好遗嘱,委托好人处理后事——参考张爱玲委托林式同的方式,那样就很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