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我巡诊到三亚,接诊了一位女教师,通过脉诊,我发现她的肝脉弦紧滑,胆囊的反射区有粗糙的颗粒感,心脉沉缓,沉取无力,还伴有心率过缓,就问她是否夜里经常醒来?早晨起来口干口苦?是否检查出有胆囊炎?她回答:是的,经常口干,又是口苦,夜里会胸闷的无法睡觉,心跳的慌慌的,必须坐起来,就是因为这些问题住院的,当时她住院检查时是有查出来胆囊炎,而且胆红素指标也不太正常。我告诉她,她的问题其实是胆心病,即胆源性心脏病,也叫胆心综合征,是指原发病在胆囊(如胆结石、胆囊炎等),引起的心律不齐、心绞痛、甚至心梗等。听了我讲说的,她瞪大眼睛望着我说:这么多家医院没有一个人跟她说过这样的发病原因。。。
接下来是她的自诉:2019年曾因为胸闷心慌,心律失常多次住院就诊。症状总是出现在半夜12点左右,突然的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必须坐起来,否则有窒息和濒死感,心里非常的害怕就在家人的额陪同下,住院检查治疗。检查发现心电图不正常,进一步心脏造影发现她的冠状动脉是正常的,还做了一大堆的检查,没有发现什么大的异常,医院就给她进行了对症的治疗,开了活血化瘀的中药和一些抗凝的、稳心的、降脂的药物,症状缓解后就出院了。但是后来,这样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辗转了几家医院,也没有彻底解决。
看到她的反应,我觉得有必要给她普及一下这个疾病 ,就接着说:胆的问题之所以会损害心脏功能,是因为心脏受T2—8脊神经支配,而胆囊、胆总管受T4—9脊神经支配,二者在T4~5脊神经处存在交叉。当胆道有炎症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通过T4—5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血流减少,诱发心脏活动失调。另外,血液中胆红素及胆酸浓度增高时可兴奋迷走神经,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也可直接抑制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降低心脏活动功能。 临床上部分胆心综合征的病人,常被误认为冠心病等,经治疗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是未能根除原发病。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才是引起胆心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讲到这里,这位女士如梦初醒,连连地说,“原来是这样的啊,这样的分析有道理。”她又问我,她的后背有个部位经常不舒服,住院时也告诉了医生,但是没有人回答她的问题,只是告诉她认真吃药配合治疗,不要多想。顺着她的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就是在督脉上的肝腧和胆俞穴位的地方,一按压,她就会说“痛,就是这里!对,就是这里痛!”而且再检查她的肩部也有按压痛和敲击痛,这些都是胆区在身体上的反应点,这样就进一步我对应证了对于她的胆心病的判断。
接下里又为她讲解了为什么会是在夜间12点左右发作,中医讲:夜间的11点-凌晨的1点,为胆经的巡行时间,如果在这个时间段,身体出现不适的表现,应该首先首先考虑胆经的瘀堵。而且,肝胆是互为表里的脏腑,胆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肝,肝在中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是:“肝主藏血,主疏泄“,“肝为心之母”,那么胆病及肝,肝病就会影响到心,从而表现出心慌、胸闷、窒息、濒死的感觉。
通过她的西医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指标,又进一步应证了以上的判断。(这位女士专门回家取来她的一大堆的住院化验和检查单)她的B超上显示有胆囊炎和胆管的毛躁不光滑,化验单上肝功系列项目中的载脂蛋白,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可惜的是,这些检查和数据并没有引起她的住院医生的重视)所以导致她的病情有所控制,但是始终没有彻底恢复。
现代西医临床的研究发现:胆心病的治疗,应以治疗原发病胆囊疾病的为主,若是单纯采用抗凝、稳心、降脂和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治疗,疗效常不理想。即由胆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往往不好,换成可减轻胆绞痛的药物时,反而更有效。
以上就是我对她的疾病的整个看诊和思考落地的过程,鉴于以上情况,我给她制定相关的调理方案:
1.刮痧:少阳胆经+阳明胃经:
因为中医认为胆囊疾病,也会影响胃部,甚至是诱发反流性食道炎,也是会也可能诱发心脏问题,即胃心病。所以胆胃同治,防患于未然。
肝经+脾经+膀胱经
肝胆相照,肝胆互为表里,胆已受损,必然损及肝,所以必调肝经。张仲景有云“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所以肝脾同调,一则可以实脾,固护脾气,防止再出现变症。二则,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胆的疏泄的功能想要正常的表达,必须仰赖脾胃的运化之功,所以肝脾同调。再梳理膀胱经,就是为了让邪气即瘀堵有排泄,“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通道”,不可不通畅,“此经一通,百病不生”。
以上的2组调理方案交叉刮拭,一周2次。
2.营养素补充:综合的矿物质和综合的维生素,每天一次,每次一组。
这位女士明白了自己的疾病的根源问题,从一开始的疑惑,到全
面了解后的释然,欣然的接受按照这样的方案调理。
2周后回访,本人答复如下:明显的感觉好转,夜里不会再出现胸闷心慌被憋醒的情况,可以安心的一觉睡到早晨6点左右,非常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