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 定价之-价格歧视

前几天我妹打电话告诉我,他们提前一周定了周六的机票,但是想要改签到周日,但是软件上面的改签流程很奇怪,要先退款再让客人重新购票,而退款的数值跟机票原价差了一大截,似乎都没有半价。所以究竟能不能改签呢?我问她现在的价格跟前几天的价格有很大悬殊吗?她说有100多块钱的差异,而且这个时间点是出游淡季,不属于暑假亲子游的时间,也不属于节假日时间。

为什么机票改签的成本这么大?为什么平时提前一周订票和当天订票相差这么大呢?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吗,经济学上会说,不是由价值决定的。

航空公司的做法是价格歧视,根据不同人,不同时间,不同原因对同一产品采取不同的定价,价格歧视是一种经济学术语,不是真的歧视。如果有一个人从上海飞广州,是公务出差那他就不会在意机票的价格,但是如果去看朋友需要自己掏钱,价格就是问题了,一般我们会选择提前购买,如果没有折扣那么选择做多几个小时的高铁也不是不可以。

航空公司会想,究竟怎么样才能把打折机票卖给一般旅客,而原价卖给商务旅客呢?答案就是制造麻烦,不能退票,改签,如果能,成本都极大,在这样不方便的情况下,选择出差的商务旅客一定会购买第二天的机票或者当天的票,而一般的旅客就需要提前两周确定出行的时间地点,才能享受到打折票价。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真的是无奸不商,但是经济学认为,合法的价格歧视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理解一个概念,消费者剩余,你就能理解价格歧视。前段时间我让朋友做一个海报,心中的价格计划在1500-2000之间,因为足足有21张海报,而朋友给我的报价是30元一张。说实话有点惊呆,花了预期中一半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心里的滋味其实算不上愉快。这件事我的消费者剩余就是870元。

假如一个东西的成本价是10元,小商贩拿到地摊上去售卖,第一个同学心理预期是30元买到这个东西,但是他去问价,老板只要15元,那么他的消费者剩余就是15元。但是第二个同学心里价位是20元,后来的消费者剩余就是5元。

怎么样才能让每个人花费心中的价格买到对等的价值呢?消费者不会一看到商品就如实讲出自己心里的预期,如果一件15元的商品,外国人属实没有见到过,可能出价会到1000元,那也太离谱了。商家想到的办法是:区隔消费者。

生活中的价格歧视有哪些?儿童票,老年人票,意在让时间成本高的成年人付出更多价格:原价。

一级价格歧视:备受争议的按人定价。同一家售卖旗袍的店,我进去之后,店主喊价280元,最后悄悄给我200元成交价,但是告诉我千万不能告诉我身边的其它陌生顾客。我还在想,她们买到的价格会比我低还是比我高呢?同一家鞋垫,穿着打扮不一样的人进去买同一双鞋子,最终到手价都会不一样,店主是在看人下菜!

很多商家会通过谈判,让有钱人为同一件商品付出更高的价格。

当我还在为店铺里的价格不统一耿耿于怀的时候,殊不知,高价位的人从来都刷不到低价位的产品。因此同一款产品会有不同定价,假如成本是2.5元,大众顾客会以10元的价格买到手,但是有一部分人偏偏会去购买定价为69一双的那个链接。

二级价格歧视:批发,团购,套餐。单点一份汉堡,薯条,可乐要比一起点一个套餐要贵。单独买一个产品要10元,但是到厂家去批发只要单件1元。

另外还有电费的阶梯定价,260度以内的0.617元,但是260-400度的要涨5分钱,400度以上的,每度0.917元,居然比上一个档次贵了3毛接近1元,是在太离谱了。那电力公司这么做是为了节约用电吗?除了这个原因之外,他们希望富裕型住户能比温饱住户多付价格。这三个档次相当于把住户分成三个档次,温饱户,小康户,富裕户。

三级价格歧视:让有钱的花钱让有时间的花时间,比如高铁站和机场的VIP服务,绿色通道,省下10分钟多花三倍钱。歧视有钱人,可能有的人会觉得穷人一直受到歧视,但是事实上在商业世界其实富人才是真正收到歧视的一个群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