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有说到“价格歧视”这个概念,是说同一件商品或服务,不同的人支付的费用是不一样的,虽然名称中带有“歧视”,但其实它并没有什么欺骗、贬义之类的意思。“价格歧视”的英文是“price discrimination”,如果翻译成差异化定价会更友好一些,在经济学中,差异化定价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是比较中性的词。而且,差异化定价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也会有很大的益处,生活中很多的现象都属于差异化定价,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们经常会到大大小小的景区去玩儿,景区门票的价格,常有儿童票、学生票、成人票这种,这也是一种差异化定价策略,这种定价对于不同的消费群体是有好处的。在景区中玩儿的时候,我们累了饿了会买东西吃,我们会发现景区中商品的价格会比楼下便利店的价格高很多,这是欺骗、违法吗?并没有,消费者所处的地点不同,环境不一样,商家根据景区中的状况,重新定价,并且告知了消费者,消费者有权买或者不买。在这种场景下,消费者也会变得价格不敏感,在一定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类似的这种在火车上商品的价格也偏高,同样一份土豆丝,在街边小店和在高档酒店,价格也有差别。
像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随着数量的变化,价格也会不一样,1斤苹果10块,10斤可能会是7块,单买和批发也是这样因量不同而定价不同。
商家和消费者都是在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商家想着怎样获得更高的利益,消费者想着怎样花费更少得价钱来获得同样的商品。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内心的期望,这个期望可能会和自身的经济状况、价值观、以往的经验有关,期望会影响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目前大部分线下场景,对于所有消费者来说,都是统一定价,同一时间谁去消费,都是有标价的,当然,这其中会有会员价的影响,我们可以选择是否办理会员,然后获得更优惠的价格。
就差异化定价来说,做得好,消费者是会接受的,像飞机中的头等舱、商务舱、经济舱,舒适度、服务有差异,价格也有差异,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做的不好,消费者会有怨言的,就像携程的事件。其实同样是经济舱,每个人支付的费用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但坐在飞机上,大家也不会讨论下说,“哎,你的机票花了多少钱?”,大家彼此不熟悉,信息相对隔离,这种情况下,差异化定价的问题会暴露出来,谁可能也不差这点儿钱,但是大家都不会想当“冤大头”,信息隔离打破了之后,我知道了你的价格,我内心的期望就会发生变化,产生一定的落差。
那作为商家来说,怎样合理的差异化定价呢?最常使用的就是优惠券了,很多商家都会喜欢使用优惠券,所有消费者看到同样的价格,但是商家会发放一些优惠券或者其他的优惠条件,比如满199减100,或者其他需要消费者话费一些时间成本,就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来买到商品,这时候人群就分开了。一部分用户价格不敏感,觉得这个价格可以接受,直接就会购买,不会花时间去找什么优惠券,凑什么单,一部分价格敏感的用户会花些时间来用更低的价格买入这件商品。就像现在的618活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使用各种优惠,但是你需要凑单,抢优惠券什么的,花费些其他的精力。再比如,不同平台的商品,价格会有差异,有的人会直接在常用的平台上购买,而如果想要更优惠,就需要去不同的平台去比价,选择最合适的。
后记
微观经济学还是蛮有意思的,以后多关注下。一起来学习下:网易云课堂-微观经济学
附录
更新@2018-06-09 22:31
昨天有一点忘记写了,偶然间想到的,我们每个员工的工资也都是差异化定价的,现在一般的公司都会禁止员工讨论薪资的,然后员工之间就产生了信息壁垒,信息不对称,这样让员工开开心心的上班,一旦两个员工之间讨论共享了薪资信息,矛盾就产生了,“我去,这家伙这么差,工资还比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