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15年,鲁隐公八年。
【原文】
八年春,齐侯将平宋、卫,有会期。宋公以币请于卫,请先相见,卫侯许之,故遇于犬丘。
齐僖公的戏逐渐多起来。
春秋前期,有所谓“庄僖小霸”的说法。庄是齐庄公,僖是齐僖公,父子相承。但是,齐庄公的事迹,史料所载甚少,称之为小霸,略为牵强。相比之下,齐僖公倒真是个风云人物,审时度势,长袖善舞,与其盟友郑庄公遥相呼应,党同伐异,风头甚劲。“庄僖小霸”,用来称呼郑庄公和齐僖公,也许更为合适。
这一年春天,齐僖公出面斡旋,调解宋国和卫国之间的矛盾,三方约定了会面的日期。
宋国和卫国,一个当年围攻郑国的组织者,一个是幕后主使,它们之间有什么矛盾呢?也许是宋国已经和郑国媾和,而卫国还和郑国处于敌对状态,卫国认为宋国背叛了自己吧。宋殇公自认理亏,主动向卫国馈赠了一笔钱财,请求与卫宣公提前相见。卫宣公答应了,所以两个人先在犬丘举行了会晤。
【原文】
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
这是春秋外交史上非常精彩的一幕:郑庄公开足了马力拉拢鲁隐公。
自古以来,中国的帝王都有祭祀泰山的传统,周天子也不例外。郑国的首任君主郑桓公在周宣王年间,因为陪同天子祭祀泰山,在泰山附近获得了一块名叫“祊”的封地,作为其汤沐之邑。
所谓汤沐之邑,就是洗澡的地方。按照商周时期的制度,诸侯必须定期到王城来朝觐天子,为了解决这些人的洗澡的大问题,同时也是为了体现天子对诸侯的体恤,天子往往会在王畿内划出一小块封地给诸侯,称之为“汤沐邑”。天子去泰山祭祀,诸侯如果跟随助祭,也有可能在泰山附近获封“汤沐邑”,作为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场所。
到了郑庄公寤生的年代,祊仍然是郑国的领地,只是管理起来有点困难。要知道,郑国地处现在的河南,而祊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靠近鲁国边境。对于郑国而言,祊其实是一块“飞地”。
可巧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鲁国也有一块“飞地”,而且靠近郑国的边境,那就是许田。早在周成王年代,为了加强对原商朝贵族的控制,王室就开始经营雒邑,并且有意将都城从镐京东迁至雒邑。于是,周成王将雒邑附近的许田赏赐给了周公旦,作为他朝见天子汤沐邑。因此,许田历来是鲁国的领土地,在许田还有周公之庙,供人们祭祀周公。
鲁隐公八年春天,郑庄公向鲁隐公提出了一个建议:以郑国的祊交换鲁国的许田,郑国放弃对泰山的祭祀,转而在许田祭祀鲁国的先祖周公。
祊和许田面积相仿,又都是飞地,这笔交易看似很公平,实际上却对鲁国更有利。
首先,祭祀泰山是天子的专利,陪同天子祭祀泰山,乃是诸侯的荣幸,可以说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政治待遇。现在郑国将助祭泰山的特权转让给了鲁国,是土地交易之外,又给鲁国人送了一份政治厚礼。
其次,孔夫子曾经说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鬼即是祖先,一个人如果祭祀别人的祖先,就是谄媚。现在寤生主动要求在许田祭祀周公,明显是放低了身段,极力讨好鲁隐公。
鲁隐公自然能够体会郑庄公的用心良苦,爽快地答应了郑国的建议,同意交易土地。于是这年三月,郑国大夫宛前往鲁国,向鲁国交割了祊的地图、户籍等资料,正式将祊移交给鲁国管理。
办完这些手续,宛就回郑国了。
他似乎忘记了这是一笔交易,没有向鲁国人提起要求接收许田的只字片言。
换而言之,祊已经变成了鲁国的领地,许田仍然是鲁国的领地。
送礼有很多种送法,最高明的送法是让人收了礼,又不觉得是接受了贿赂。鲁隐公不露声色地将这份厚礼纳入囊中,打心底对郑庄公产生了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