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通常拿起一本书就读,读完一本书马上就忘了,也不知道要怎么复述一本书?或者读着读着就睡着了。
那就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吧。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阅读是主动的,主动阅读的核心就是: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在阅读一本书时要提出以下四个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所以当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时,就要尝试解答。这些问题不仅能在看书时使用,在你阅读其他读物的时候,比如说阅读一篇文章、阅读报纸杂志的时候也适用。
第一个问题把握的是作者的写作主题,比较好的方式是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核心论点,这是高度概括的工作,把一本书浓缩成一句话。
第二个问题关注的是作者的写作思路,也就是一本书的框架、结构,也就是作者通过几个方面、几个部分来说明主题。这是无限拆分的过程,思维导图就是进行这个步骤非常有用的工具。尝试动起手来画画。
前面两个步骤就可以从框架和细节帮我们梳理文章,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两句话或者一段话来复述这本书,锻炼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个问题思考作者说的到底对不对,不对的话,哪里不对,为什么不对,说出来;对的话,要对在哪里,也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就开始融入自己的批判精神,毕竟有些书籍带有作者的经验局限性或者时代局限性。比如说在阅读卢梭的《爱弥儿》时,我非常欣赏赞同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的理念和消极教育的方法,但是其中的阶段划分是否合理?女性教育的保守程度又使我们保留自己的观点。
第四个问题是思考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其实就是将书中的内容和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通过已知去推导未知,让自己能够更快消化吸收新知识。如果是实用类书籍,这本书和我的关系就是可以指导我去运用实践;如果是哲理性书籍,这本书和我的关系则可以指导我更新与世界相处的方法论……
总之,我们要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学会主动阅读,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学会试着去回答问题,让一本书真正成为我们人生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