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解决问题的金句:那又怎么样?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又怎么样?”,是一句非常实用的经典妙语。它是一句刨根问底的话,可用于令我们纠结、恐惧的情境中,让我们拨开重重迷雾,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那又怎么样”,就是箭头向下,不断对问题给出答案,再就答案追问下去,以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答案,直至触底,直至担忧、恐惧的事情全部呈现出来,看到真相。

这是引导当事者思考的方式。通过这句问话,可以使原来一团模糊的问题具体化、清晰化,让原来无形的担忧与恐惧化为有形,便于各各分析,一一面对与化解。

恐惧、纠结的人,常对事情的每个结果都感到恐惧,因此左右为难,不知该何去何从,如何抉择。

“那又怎么样”,会不断引导当事者去思考,当他恐惧或担忧的结果发生时,情形会怎么样?那个情形若发生,是不是最坏的?是不是也有办法面对与解决?

这最终可引导当事者看到,原来他所担忧与恐惧的事情,即使真的发生了,也并没那么可怕,也还是有办法可以应对与解决的。而且,说不定,还有好多益处呢。

那又怎么样?
那并不怎么样!
那实在、真的、并不怎么样!
在持续追问、探索的过程中,会发现当事者的思维模式与局限,引导他解决这些根本的问题,从而使原来的问题较容易化解,找到解决办法。
持续追问的过程中,可能会引出某些情绪,如悲伤、委屈、恐惧等,在追问的过程中,把它们释放。

如何释放呢?很简单,情绪是要体验完、表达出去的,比如,悲伤时会哭,这就是体验、表达与释放。恐惧时会抖,那就通过抖体验、表达、释放出去。释放完了,积压在身心内的情绪才会殆尽。

追问的过程中,可能勾起某些回忆与解释。这些是探索我们问题成因的线索,循着这些线索,我们可能找到问题最初的原因,重新对它做一深度体验、释放与转化。

但切记,不需在这里停留过深过久。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份高度的觉知,在适当的时候,把自己拽回来,回到合理的节制内,继续解决我们的问题。

追问过程中对情绪和记忆的处理,是为了让各个部分的负面张力与能量都降到最低,便于以后少影响我们的生活。

所有恐惧纠结的问题,挖掘到最后,可能都跟死亡恐惧有关。面对死亡、正确认识死亡、树立豁达的死亡观,是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的大课题。越早面对与参透,越早从平常的琐碎烦恼中解脱出来。

不过,此话题不在本文探讨之列。有机会再专章论述。

一个人无法完全独立而生活得好,人是群体性动物,活在世间,尽量找到支持系统,共同面对人生。家人、朋友、组织等,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支持系统,应发展与这些的良好适当关系。

人生没有绝对正确的事,也没有绝对错误的事。人生是场尝试,尽量依自己的心而活。

但不应伤害他人、不顾全社会以及整体效应。也就是,个人可以想法让自己活得好,但以不伤害他人和社会为前提。这大概就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人生中很多事情,如买房、装修、结婚、离婚、入职、辞职、调动、搬家、生子、教育、开创事业、选取项目、投资、选择合作伙伴、修行、健康……等,我们都可能面临纠结与恐惧。

你是否正面临某个问题的纠结与恐惧?拿张纸和笔,或者只是在脑子里,用“那又怎么样”的思路,来探索一下,你内心到底在恐惧什么,你恐惧的事情其实也并没那么可怕。

并且,通过追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吧。

这里没有给大家举具体例子,就用你的实践来做例子吧。学会问“那又怎么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学会自我分析、疗愈、提升与决策,让我们变得更勇敢,更有智慧,重新找回力量。

人生要勇敢,要敢于尝试。即使错了,那又怎么样?!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走出校门,看见门口右侧的路边,有位卖杏子的老人,满满两大纸箱子黄黄的杏子在淡淡的光影里簇拥着,我走过去,不...
    楼兰燃雪阅读 2,962评论 0 1
  • 战斗说爆发,便已爆发。 这让战台周围早就坐下的众多观看者们个个凝神观看,便是骄傲如御风雷、间隐神君等人都仔细看着,...
    im喵小姐阅读 1,488评论 0 0
  • (武当神) 文/菊 玉带水流清, 环宫绕壁行; 朱墙高院耸, 楼道曲連廷。 彩绣宫围殿, 门雕锦绣屏; 金辉交碧处...
    斌之志阅读 4,468评论 13 34
  •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大学之前都没怎么出过远门。经常看到杂志上的游记,看到种种诗与远方的生活,心向往之。 那时候...
    冰箱里住着小妖精阅读 5,668评论 2 4
  • 致谢的同义词是告别。 一场与依赖、与陪伴、与肆意的告别,别后,我就再也不能凭借“学生”这个身份去撒娇,去放肆,去逃...
    春风巷72号阅读 3,821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