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山木》里曾经说过一个典故和一句经典处事之言: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驾船在河上漂,如果被没有主人的空船撞一下,不会发怒,但是如果撞你的船上有人,你的心态就不一样了。
庄子于是总结说“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虚己:消除自己贪图名利的念头。游世:优游于世。孰:谁。人能够抛弃名利思想,闲暇自得地生活,还有谁能损害你的利益呢?这里核心意思是指淡泊可以避祸。
如果我们处在情绪脑的层面,就不能“虚己”,如果不能虚己,则犯了佛家“五戒”中的“妄念”,骄傲自满、太把自己当回事,则斤斤计较,一但不顺心,则烦恼于心,会遇到更多祸事。所以,要放低身段,放下自己,放空自己妄念,这样才会心平气和的生活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