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个人更有钱、更健康,就一定更快乐吗?人们生活得到底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到底要怎么计算呢?
目前有结论很耐人寻味:一、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所以,对于在经济阶层底层的人来说,确实是钱越多就越快乐。二、疾病会短期降低人的幸福感,但除非病情不断恶化,或是症状带有持续、让人无力的疼痛,否则疾病并不会造成长期的不快。三、家庭和社群要比金钱和健康更重要。那些家庭关系紧密良好、社群互相扶持帮助的人,明显比较幸福快乐。然而,关于幸福快乐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在于: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一切顺利的时候,我们的期望跟着膨胀,于是就算客观条件其实改善了,我们还是可能不满意。而在一切不顺的时候,我们的期望也变得保守,于是就算又碰上其他的麻烦,很可能心情也不会更低落。
研究幸福快乐的话题,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其实是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塑。准确来说,是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带来并维系了婚姻。那些生化机制天生开朗的人,一般来说都会是快乐和满足的。而这样的人会是比较理想的另一半,所以他们结婚的概率也比较高。如果我们接受了生物学对于快乐的理论,也就是同意幸福快乐的关键在于生化系统这个观点,而能真正让我们快乐的方法就是操纵人类的生化机制即可。
然而生化机制对于快乐的定义还是受到一些学者质疑,质疑者认为所谓的快乐,很可能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只要我自己的想法能和身边的人的想法达成一致,我就能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并且能从这个信念中得到幸福和快乐。
新时代教派常常主张:“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而只在于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应该别再追求像是财富、地位之类的外在成就,而是要多接触自己内心的情感。”或者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快乐来自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