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周围很多人都在说内卷。
到底,什么是内卷呢?
内卷,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没有办法作出改变,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内卷代表了“非理性的竞争”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它也代表了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01。
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许多人都对大学有着不一样的憧憬,有着梦幻般的期待。
在经历了高中艰难的三年后,他们本以为人生中最艰苦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其实上,才刚刚开始。
许多人对大学其实是有误解的,他们对大学的认知是:轻松、愉快、无压力。
但其实,大学的竞争也非常惨烈,压力也非常大。
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但人们的欲望确是无限的。
于是一场内卷大战开始了。
为了获得保研的名额,为了奖学金,为了拿到更高的绩点,他们拼尽全力。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场大战,他们不希望落后,希望从中拿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
但名额有限,资源有限,人的精力也有限。
他们最终败下阵来。
他们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哪里不够好,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极端地自暴自弃,开始抱怨自己的人生。
但他们的问题是忘记了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02。
别忘记自己的初衷
作为一个平平淡淡的211学校的小菜鸡,我看到过许多的内卷现象。
为了考试的绩点,在考试前一天学到凌晨两三点。
为了老师能给分高,要求3000字的报告,硬是写到了1万字。
为了能够在竞赛中获奖,几乎天天通宵。
竞争本来是良性的,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进步。
但在内卷的环境下,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无止境。
“一定要击败他,一定要比他还能肝,一定要拿到达到更高的水平!”
渐渐地一切都变了味。
我们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或许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以后的人生拥有更多的选择。
或许是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能够快乐的生活。
或许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完成自己的终极目标。
渐渐地,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失去了自己,随波逐流,涌入“内卷”中,无法逃离。
那怎样拒绝内卷,做回自己呢?
03。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很重要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而感到焦虑,希望自己更努力一点来超过别人。
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相应的回报,以此来证明自己。
可你别忘了,世界上有这么多优秀的人,总有你无法超越的人。
不如别人又怎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没必要焦虑。
与其深陷其中久久“内卷”,不如静下心来超越自我。
而超越自我,得学会戒骄戒躁。
中兴名臣曾国藩曾说过:“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在人生的许多阶段,我们想付出之后立刻得到回报。
但现实不是这样的,人生不像打游戏一样,短短的几十分钟就能收获成果。
更多情况下,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慢慢积累,量变多了,也就会达到质变。
如果一昧地追求快速,追求回报,那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得设置好每个阶段地目标,一步一步地前进。
不求快,按照自己的节奏,每天超越过去的自己。
虽然我们走的慢,但最终会达到胜利的彼岸。
04。
我不要做第一,我只要唯一
我非常喜欢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
“许多人就是在空虚和迷茫中堕落的,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具体的行动。
每天有的,只是对别人的嫉妒和对自己命运的抱怨。
他们想要赶上别人,但自己又不愿付出努力。
最终只能在悲哀的情绪中逐渐消沉。”
我曾经也消沉过,因为在内卷中看到了自己太多太多的缺点,发现了自己太多太多的不足,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不如意。
这些负面的情绪让我一蹶不振,让我人生路上心灰意冷。
但后来,我接触到了许多名人的传记。
例如:俞洪敏,力克胡哲,科比,费德勒,李娜,路遥。
他们的传奇的人生鼓舞了我。
他们坎坷的成长经历激励了我。
他们在困境面前的执着深深震撼了我。
于是,我开始慢慢地走出内卷,去寻找自己想要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刚开始很难,但我通过写日记的方式,不断排遣着心中的不愉快。
[if !supportLists]一天,[endif]两天,一个月,两个月。
随着时间的积累,我的日记本越来越厚,而我的内心也越来越平静,也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最终,我走出了困境。
很多时候,我们陷入了一种怪圈。
非要跟别人竞争得头破血流,非要进行非理性的竞争,非要打败对手,来证明自己的厉害。
但到最后,我们得到了什么?
是深深的空虚感?
是超越别人的快感?
或许什么都没有,只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内耗。
其实我们把竞争看的太重要,生怕自己失败。
我们夸大了失败的影响。
输给别人又怎样?
不如别人又怎样?
再伟大的人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更何况肉体凡胎的我们呢。
所以说,想要真正地拒绝内卷,我们得接纳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平凡。
再静下心来从内心出发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不是盲目地行动,随波逐流。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成龙大哥的话:“我不要做第一,我只要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