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没有地基的高楼终将倒塌

        故事发生在一个江南的村庄里,吃晚饭的时候,传来了“皇帝坐上龙庭”的消息,这让没有辫子的七斤慌了神,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由开始的热情,尊重转为了回避,冷漠。后来发现这是谣传,皇帝没有复位成功,村庄里的生活又平静了下来,周围的人对七斤一家的态度又好了起来。

        七斤是一个船工,他在村里是很受欢迎的,因为他总能带来外界的消息,可细看来,他带回的消息都是“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的,没有什么价值,且充斥着迷信色彩,可以见得这个村庄的封建愚昧,七斤听风就是雨,无知麻木,所以当皇帝复位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势必要经历这样一场风波。

      另一个人物,赵七爷,因为读过几本书所以“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可他对知识的学习仅限于读出来,同样的,他与这个村庄的其他人一样愚昧。他见风使舵,听说皇帝复位时将头发上的辫子放下来,发现是谣传时又把辫子盘在头顶。他始终等待着再次放下辫子,再次穿上长衫。

      其他人物也都有些类似的性格,胆小怕事,自私自利,整个村子被封建愚昧笼罩,可见自由民主的风没有吹到这个村庄。

      风波因辫子而起,因辫子而平静,那么为什么小小辫子能有这样的威力?

      清军入关时,强行让城里的男女老少剃发留辫,这是满清的文化入侵,同时辫子是重要的政治符号,留辫子就代表着百姓弃明投清。可几千年以来,儒家文化都在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让百姓备感羞辱,许多人都不从。清军态度强硬“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因为辫子,引起了大规模的屠杀。所以辫子,是政权的象征,辫子就这样荼毒着百姓。

      二十世纪初,掀起了剪辫子的风波,这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在社会生活上的表现,可剪辫子也是强制性的,文中的七斤就是因为进了城被强行剪下辫子。

      这足以说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村庄里没有人主动剪掉辫子,被迫剪下辫子的人又惶恐不安,还有人等着放下辫子,这只是一个村庄,还有千千万万个村庄没有剪掉辫子,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却推不倒封建制度对人民的迫害,唤不醒基层人民的革命意识,没有地基的高楼林立终是幻影,革命成果无法保留也是必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鲁迅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
    茶点故事阅读 576评论 0 5
  • 由大看小,当社会变革发生的时候,人们的生活会受到多少影响呢?他们认识中的变革仅仅是打土豪、分田地,对于变革真正的意...
    优泥匠阅读 758评论 0 0
  • 《风波》是鲁迅以辛亥革命和张勋复辟为背景,以辫子为线索,以七斤一家为中心,描写了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风波。小说以讽...
    观星河阅读 2,059评论 0 10
  • 1917年,张勋复辟,引起了政治上的大风波,也引起了鲁迅笔下的这场小风波。说它是小风波,是因为它影响的都是些小人物...
    赵墟落阅读 9,251评论 0 14
  • 文风流 民众看到革命者打倒了皇帝,于是民众认为革命者成了新皇帝,进而革命的剪辫子等一系列呼喊对他们来说都是...
    文风流阅读 66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