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频曾说:“无人不痛,无生活不痛。”人世间的光明欢喜背后,也隐藏着黑暗和悲哀。
五个故事、五段人生,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生活、逐光而行。那些黑暗和悲哀带着疼痛席卷而来,可生活终究要继续,为了那一点光,有的人已经付出所有筋疲力尽。
由《无相》、《柳憎》、《祛魅》、《圣婴》、《东山宴》这5个故事组成的这本《疼》,凝聚了孙频十年的心血,也为我们翻开了一副浮世百绘。
一、母亲是幼儿追逐的光
傻子阿德,总是把湿漉漉的舌头半耷拉在嘴唇上,不时舔一下,他沉默地看着一切,心心念念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他地下的母亲究竟饿着没?
四岁的阿德亲眼看着母亲装进棺材,从此他对葬礼产生了狂热的虔诚,他固执地游荡在坟地之间,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渴望。
一个年幼的智障儿童,他不能理解死亡是什么,他只知道他的母亲就在这泥土之下,他吃饭的时候会想着母亲吃了没,他闲暇的时候会用泥巴捏妈妈,他想妈妈的时候会寻找乳汁来代替妈妈的温暖。
小小的孩子,没有父亲的关爱,又失去了母亲,哪怕有年迈的奶奶一心一意地照顾他,他也仍旧是个内心惶惶、不知所措的孤儿,因为在他年幼生命里的那一点光已随着母亲的逝去而消失。
在他短暂的五岁生涯里,妈妈是他的整个精神支柱。
二、被人需要是爱的证明
采采有父有母,可又确确实实过着孤儿的生活。他的父亲只会家暴,而母亲却因为婆家而抛弃她。
十三岁的少女不堪忍受父亲的家暴,她光着脚翻山越岭来到母亲的新家,只求一个容身之所,却依旧被母亲毫不犹豫地赶走。
最终她以失学为代价,留在了阿德家。她终于有了容身之所,却依旧是孤独而凄凉的。
就连小傻子阿德都是奶奶白氏的寄托,哪怕他什么都不懂、都不会,白氏也视他如珠如宝,为他撑着年迈的身体继续生活。
而采采,却像是被人遗忘的一粒尘埃,没有人需要她,没有人在乎她。父亲的暴打、母亲的抛弃,让她在这个人世间孤独而艰难地行走着。
她幻想着自己被人需要,于是从她的嘴里流出了似假还真的谎言。
为了那一点点被爱的感觉,她情愿赴汤蹈火粉身碎骨。
三、善良是黑暗人生中的那一点光
刚来到阿德家的采采是嫉妒着阿德的,连一个小傻子都能拥有关怀和在乎,而她却什么都没有。
她摔碎阿德的泥人,她打破阿德和母亲团聚的希望,她像祥林嫂一样向人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她造谣继父、造谣村里的男人,她卑微又悲哀地苟延残喘,她的世界黑暗得没有一丝光明。
在母亲决定再次改嫁时,拖油瓶采采木然地坐着,等着自己最终的命运。
她没有想到一直排斥她的白氏会提出留下她,愿意给她一个家。那一刻,她的黑暗世界里,仿佛撕裂了一个口子,光倾泻而下。
母亲为了改嫁而奔波,留在原地的采采却不再孤单,她有白氏,有阿德,他们都是艰难生存的苦命人,可彼此陪伴的那一点点温暖足以撑起他们继续活下去的信念。
白氏对采采的那一点善良,照亮了采采的黑暗人生。
最后的最后,采采计划着在白氏的葬礼后,带着阿德离开水暖村,她把阿德当做了自己一辈子的责任,可小傻子阿德,却在葬礼后,一头扎进了坟堆,去找他的妈妈和奶奶。
雪一样的月光下,只有采采的哭声久久回荡在大大小小的坟墓间。
《东山宴》这个故事,以两个孤苦孩子阿德和采采为主线,描绘出偏远的水暖村中那一幕幕悲欢离合。
采采从一个无人关心的黑暗少女,到愿意肩负承担一个孩子人生的坚韧少女,不过是为了那一点点的温暖、那种被人需要、被人爱着的感觉。
没有人能在这世间孤独行走,我们渴望着爱与被爱。
有时候,一点点的善意,也足以让我们划破黑暗,在绝望中重生。
孙频的这本《疼》用最真实的笔触,写尽人性种种。
愿我们能生活在善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