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京的路。开往北京的列车缓缓启动,窗外的风景飞速后退,我的思绪也随之飘远。
年前回到老家,转眼已过去两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我仿佛重新变回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父母用心准备每一餐可口的饭菜,一日三餐无需我操心,甚至连衣服都不用自己洗。他们总是细心地询问我们喜欢吃什么,尽力满足我们的口味。孩子也在村子的广阔天地中玩得不亦乐乎,久违的轻松与惬意让我感到无比踏实。
在老家的日子里,我的作息也变得规律了许多。晚上八九点便早早入睡,清晨醒来时,阳光洒满院子,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这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让我不禁开始思考:我们究竟在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去高铁站的路上,大堂哥开车送我们。我们聊了一路,话题从农村生活到城市生活,从孩子的教育到未来的规划。堂哥选择回村里建房,最初这一决定让很多人感到不解,因为农村的各方面配套设施都不是很齐全,但他却坦然地说:“如果没有太多欲望,在农村生活其实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新鲜的空气、有机的蔬菜、宽敞的房子、开阔的视野,还有低廉的生活成本——这些都是城市无法比拟的。”也是这次回家我才知道村里的水电费竟然比市里要便宜很多。聊到在疫情最初最严重的时候,他们在村子里靠着吃大白菜也扛了几个月。
大堂哥目前的生活状态在我看来也是挺让人羡慕的一种生活。他的孩子去年考上了一所985高校,他无需再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另外他的工作也可以完全在线上完成,无需坐班。昨天,他还让我见识到了他的“本事”。我随口提到娃爸的朋友送了一部iPhone 16 Pro,本想给老爸用,但他觉得太贵重,不愿意接受。堂哥听后,轻松地说:“我帮你问问有没有人买。”短短十几分钟,他就将这部全新的手机卖了出去。这些年,他积累了许多高净值客户,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他甚至告诉我,去年他帮人转发卖橙子,竟然卖出了一万多。这样的能力,让他可以毫无顾虑地选择回乡下盖房,提前过上养老生活。
在老家的这段时间,我常常思考: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回顾在北京的这些年,从大学毕业到步入职场,工作几乎占据了我生活的全部。最初的周末,我还会看看书,试图提升自己;但后来,就连周末也无法真正放松。学生的咨询、家长的消息、工作的琐事,甚至梦境中都在处理客户问题。那些年,生活的压力如影随形,日子变成了两点一线——早晚高峰挤地铁,回家后疲惫不堪,很少出门。
后来,孩子的到来和紧接着疫情的爆发,让我经历了近两年全职带娃的时光。那段时间,我陷入了人生的低谷,状态糟糕至极,对自己不满,对周围的一切也不满,仿佛被困在了一个无形的牢笼中,找不到出口。直到孩子上幼儿园后,我在前领导的推荐下重新回归职场才慢慢走出困境,远程办公给了我更多的自由,习惯了这种工作方式后,我再也不愿意回到公司坐班的日子。
这几年,远程办公让我能够兼顾接送孩子。虽然最初的日子依然忙碌而辛苦,但这种忙碌却意外地治愈了我的抑郁状态。正如那句话所说:“忙是治疗一切神经病的良药。”当我重新拥有了谋生的能力,我开始学会“补偿”自己和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再过多考虑内耗,因为我觉得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
回老家的次数多了,我的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好。于是,我开始萌生了一个念头:或许,未来我可以回老家养老。我甚至动了就让孩子在老家上幼儿园的念头,但是因为老家的幼儿园基本都教孩子写字背书,孩子上了几天压力太大不愿再去也就没有强迫。孩子喜欢老家的生活但不喜欢老家的幼儿园,他更喜欢北京幼儿园那种轻松的氛围。但提到要离开农村回北京,他又会很不舍,他喜欢一大家子人在一起,放学后和周末可以和二堂哥家的小侄女一起在院子里疯跑,喂鸡、捡鸡蛋、上山薅松毛、地里摘菜拔萝卜,甚至逗狗、追鸭子……春暖花开时,还可以去山上摘毛尖、抓蚱蜢。这些画面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村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过家家、躲猫猫,夏天抓知了、抓甲虫,用树杈和蜘蛛网捕蜻蜓。那时的傍晚,漫天都是蜻蜓;夜晚的星星,格外明亮。夏天的夜晚,大人们坐在院子外的树底下,摇着蒲扇乘凉聊天,而我们这些孩子则在旁边你追我赶,笑声回荡在夜空中。
如今,我的孩子虽然拥有比我们小时候更优越的物质条件,但他们却少了我们曾经的那种简单而纯粹的快乐。这种对比让我感到些许遗憾,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带孩子回老家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