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棒槌

看过豫剧《朝阳沟》电影的人,可能知道,银环私自跟栓宝下乡,到农村,银环娘知道后非常生气,手里提溜着一根棒槌,到朝阳沟找银环,劝她回城的镜头。不错,棒槌(拼音bàng chui),《汉语词典》解释就是“洗衣或弄平衣服用的木杵或短棒”和“方言”。指玉米穗”两个意思。鲁西南地区就是称“棒槌(拼音bàng chui )”。

棒槌与棍棒的区别就是,棍棒是粗细直棍,而棒槌是一头大,另一头小的形状,或圆或方,四十厘米左右的长度。鲁西南地区称玉米为“棒的”,也有称“棒槌的”,也有称“玉米棒的”的,我想这些叫法,可能是依据玉米的果实外形如棒槌,而叫的吧。

制作棒槌的材质多是硬木料做成,除了“硬”还必须不易开裂,如我家就有一根枣木的棒槌。为什么要用棒槌锤衣服,因为棒槌能将衣服里的水打出來,由于力度大,能将衣服里的污物带出来,就像有的家庭用搓衣板搓衣服一样。据说,以前有的人家嫁女时,嫁妆里会有一根棒槌的,因为洗衣服需要。这应该是从古代延续下来的吧,就跟我们现在结婚时女方带的洗衣机、电视、冰箱差不多。

棒槌,这在我们现代的生活里面,越来越不常见,因为有洗衣机了,再者是现在的衣服料子不像以前一样又粗又厚,用棒槌可能会缩短使用年限,所以它跟很多农村里的老物件一样,逐步淘汰了!不过,我对锤布石(有的家里有一块四十厘米左右的方形石头,专门锤布和衣服。我家就有一块青色的石头,早就遗失了。)在鲁西南地区的叫法,忘记了,好像叫“枕石”,不知道对不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家在农村经常见到铁锨,或者使用过铁锨,所以就不过多说,但在鲁西南地区有些地方的人一直将“铁锨”称为“木锨”,真正...
    一两茶叶阅读 1,317评论 3 14
  • 在鲁西南农村常说常用的“麦莛(拼音tíng,《新华字典》第11版第496页给出的解释是“某些草本植物的茎,如麦莛儿...
    一两茶叶阅读 993评论 6 16
  • 以前,鲁西南农村比较穷,媒人给说个媳妇之后,一般会安排男女双方进行一次公众场合下的暗中察看、相亲。男方人家看闺女,...
    一两茶叶阅读 1,819评论 5 13
  • “娘来,我的汗褂子开衩了,您给缝缝吧”,这句鲁西南地区的人的口语中的“衩(读音chǎ)”,就表达了“衩”的本义--...
    一两茶叶阅读 1,022评论 0 11
  • 笔者小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鲁西南农村曾参加过我一堂兄的见面(‘相亲’的方言表述)、订婚、登记(‘领...
    一两茶叶阅读 488评论 3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