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会消失,大家都在联系想念的人而已。
渐行渐远、淡出彼此的生活,已经被我判定为本应该的人生常态了。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永远在最灿烂的笑容下面掩盖着深层次的忧伤。
那天我像是个被戳破的小丑一样暴露在灯光下。特别熟知我的一位朋友对我的点评就是:看似很乐观、每天嘻嘻哈哈,实则是最内耗的一个、并且是自己内耗自己,永远都在为任何事情做着最坏的打算,像是被打了蜡的苹果一样。看起来鲜活,而里面都充满了麻木和敏感。
我承认我敏感、也认可我乐观,可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我只是不想活的那么快乐、那么开心。无时无刻都在释放着正能量,我只是想安静的呆着。哪怕这杯酒没调好,有点酒精过头,哪怕今晚没有来电信息,像是开启了独享模式。那又如何,只有和别人一触发,我依旧能够成为那个眼光开朗、自信大方的Good Guy!
在场的朋友没有想到,我竟然如此多面,反差如此之大。站在上帝视角想想,好像还真是。只有在人群中,我绝对是那个活泼社牛的场控,而独处时,恨不得懒得呼吸。
大场景变化带动模式变化,那些所谓的鲜活、麻木和敏感,更像是空洞的灵魂得不到实质性的回应最终选择自毁型的存在模式。拒绝沟通、拒绝打开心扉、拒绝闯入私域,精神洁癖算是这样的情况嘛?我也不太清楚,只是一直觉得,你的感情太认真、太细腻又太敏感,对于别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负担。所以,你要采取自保模式。
人生这本书,我没读懂;恋爱这门课,我压根没报道。朋友说我开始触发孤独终老的模式,我的笑里藏着一丝落寞和羡慕。究竟是什么束缚住了我,是酒精???!
好像所有人都顺其自然的读书、恋爱、工作、结婚、生子,幸福美满。
那我要如何顺其自然的谈感情,我觉得这简直就是一道很难很难的坎。难到我早早就开始逃避和排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也顺其自然的独享人生至此。
摆脱束缚,我也在打破茧房,不一样的人生和身份我都想体验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