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赋效应是说,人会比较珍视已拥有的东西,而不太在意尚未拥有,哪怕是即将拥有的东西。换句话说,当你拥有一样东西之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高于你没有拥有它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倾向?因为人的另外一种心理特征: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获得东西而得到的那种满足感、愉悦感,远远比不上他们失去同一种东西的时候的那种愉悦感,损失感。也就是说得到的快乐并不能弥补损失的痛苦。
举个例子,今天在上班路上,捡到1000块钱,非常开心。到了办公室,刚想跟同事分享,发现刚捡到的1000块钱丢了。这时候你是啥心情?理论上,捡了1000块钱,又丢了1000块钱,抵消了,自己也没啥损失,原来该什么心情就应该是什么心情。但事实上,你一整天很不开心。
因为损失的痛苦要大于得到的快乐。据心理家研究发现,人们对于损失的那种痛苦的感受,大概是同量级的物品获得感的两倍。所以,你丢了1000块,你的痛苦,不捡个2000块,是高兴不回来。
由于损失厌恶这个心理特征,于是有了禀赋效应。
生活中的禀赋效应很多:
比如说有个成语叫敝帚自珍,扫把都不能扫地了,就剩几根毛了,就是不扔。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我的。我已经拥有的东西,我就舍不得扔它。
比如说,平常买很多新的鞋子、衣服,买回来后,旧的鞋子,衣服,你会不会选择扔掉?不是应该新的把旧的替换掉?实际不是,你还是舍不得扔。慢慢,家里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大家可以反省一下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
再比如说,很多女生谈恋爱,相处之后发现性格不合适,一直在吵架。本来呢,果断分开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因为“禀赋效应”,大多数人会选择将就着,都会说,“其实他身上还有很多优点”,“其实他对我挺好的”,“已经付出这么多,实在割舍不下”,所以很多人都凑活着。
生活中需要警惕禀赋效应,凡是你拥有的,你都不舍得舍弃,所以你赞的东西就越来越多,慢慢这一些东西就成了你的负担,让你不堪重负。
如果你有这种情况,推荐你去看《断舍离》,不要被这些你过去已经拥有的东西拖累,要断舍离。